昔人营寺日,野老在朝时。
栋宇山林净,松杉土壤宜。
海尘留法雨,檀施寄禅枝。
接地多先垄,春秋拟合祠。
注释:
- 昔人营寺日:昔日人们建立寺庙的时候。
- 野老在朝时:当权者在位时。
- 栋宇山林净:建筑群落和自然环境都十分清洁。
- 松杉土壤宜:松树和杉树生长的土壤适宜。
- 海尘留法雨:大海里的尘埃被佛法洗涤,留下了清净的法雨。
- 檀施寄禅枝:用檀香木施舍,寄托了对佛祖的崇敬之情。
- 接地多先垄:土地肥沃,适合种植庄稼。
- 春秋拟合祠:准备在适当的时间进行祭祀活动。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寺庙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诗。首句“昔人营寺日”回忆过去人们在寺庙建立时的情景,暗示寺庙的历史悠久。次句“野老在朝时”表现了当权者的权威和地位。第三句“栋宇山林净”,进一步赞美了寺庙的建筑和自然环境的清幽。
接下来的四句“海尘留法雨,檀施寄禅枝”描绘了寺庙的神圣和庄严。佛教认为,大海中的尘埃被佛法净化,如同法雨一般滋润万物;而檀香木施舍给僧人,象征着对佛祖的崇敬和虔诚。
最后两句“接地多先垄,春秋拟合祠”则表达了对寺庙未来的期许。土地肥沃,适合耕种,春天和秋天是祭祀的最佳时机,预示着寺庙将在合适的时刻得到应有的尊崇和祭祀。整首诗通过对寺庙与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佛教和寺庙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