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云犹在,桃源世已非。
渔樵能有待,鸿燕尚知归。
霜露春秋感,风尘造化机。
松楸千里日,夜夜梦魂飞。
注释
- 茅屋云犹在:“茅屋”指的是简陋的居所,“云”象征着高远、飘渺。“犹在”表明尽管岁月流逝,但居所仍存留于世,未被遗忘。
- 桃源世已非:桃源是古代传说中的一个理想境地,这里指代一种美好、理想的社会状态或生活空间。”世已非”表示这种美好的世界已经不再存在,或者与现实脱节。
- 渔樵能有待:渔夫和樵夫代表着平凡而勤劳的生活,他们能够找到生活的寄托和期待。“有待”意味着有值得等待的东西,即生活的美好和宁静。
- 鸿燕尚知归:鸿雁和燕子都是迁徙鸟类,它们能够回到熟悉的巢中。这里用来形容人们对于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无论身在何处,都渴望回到自己的家。
- 霜露春秋感:霜露是自然现象,春天和秋天是季节更替的时候,容易引发人的感慨。这里的“霜露”和“春秋”可能隐喻着人生的起伏变化和时间的流逝。
- 风尘造化机:风尘是指世间的纷扰和尘土,造化则指自然界的变化和生成。这里强调即使是纷扰的世界也有其规律和机制,即使人生多变,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 松楸千里日,夜夜梦魂飞:松楸是两种植物,分别代表松树和楸树,这两种树木常常用来象征坚韧不拔和不朽的品格。”千里日”可能指的是远方的景象,暗示着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夜夜梦魂飞”则表达了对家乡或亲人的深切思念,夜晚常常梦回故里,仿佛灵魂也随之飞翔。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深刻的怀旧之情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诗人通过对简朴居所的描绘(“茅屋云犹在,桃源世已非”),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哲学思考——尽管环境可能改变,但精神家园的永恒不变。接着,通过描述渔夫和樵夫的生活(“渔樵能有待”),反映了人类对简单而稳定生活的向往以及这种生活方式所带来的心灵慰藉。
进一步地,诗中的鸿雁和燕子象征着人们对家的思念和对过往美好生活的留恋(“鸿燕尚知归”),即便身处异地,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此外,诗中所提及的自然现象(霜露、春秋)和季节变化,暗喻了人生中不可避免的变迁与挑战,同时也表达了顺应自然规律、保持内心平和的态度。
诗人借助对松树和楸树的赞美(“松楸千里日”),以及对梦境的描述(“夜夜梦魂飞”),展现了内心深处对于故乡、亲情和过去的深深依恋。这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回忆,也是对整个人类共有的情感经验的共鸣。
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层次,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关于时间、记忆和归属的主题。它不仅唤起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也启示人们在面对生活的变迁时,应保持一颗平和与坚韧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