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骨生尘塞草长,将军己拜右贤王。
节旄落尽苏卿老,渤海沙飞尚牧羊。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诗人岑参从安西都护府回到长安,被授为嘉州司户参军的途中所作。
全诗共四句。第一句写战争结束,战骨生尘,塞草长青;第二句点明“将军”的身份,指出他已成为右贤王;第三句写苏武已老,节旄已落,但仍牧羊于海疆。前三句都是写景,最后一句才是议论,抒发了作者对苏武的感慨。
此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论。首二句写战后的荒凉景象,以“生沙塞”“长野草”来反衬“将军拜右贤王”这一事实的辉煌。三、四句写苏武牧羊的史迹。苏武曾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不屈,终被放回,仍持汉节牧羊。
“谩成”二字,道出了诗人对苏武的无限钦敬之情。苏武牧羊十九载方归,而自己却因功授官,故称“谩成”。这“谩成”二字,不仅写出了诗人的得意之态,更暗含着诗人对苏武牧羊十九年的无限惋惜。
诗的前两句写景,用荒草萋萋和战骨累累相对照,表现了战后的荒凉与凄惨。后两句议论,用苏武牧羊与自己拜将相对比,表现出对苏武的崇敬。
全诗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妙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一扬一抑,跌宕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