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路披天险,名声足是非。
月明风下露,吹笛放船归。
【注释】
披:穿过。
足:足以。
月明:月光明亮。
风下露:风中带露。
吹笛:吹奏乐器。
放船归:把船放下来。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渔父在月明风清的夜晚,乘着清风明月的良辰,驾着小船归来的情景。全诗四句,每句五字,平仄调合,音韵和谐。
首句“世路披天险”写人生道路充满艰险;次句“名声足是非”,写名声足以招来是非,这是对人生道路的概括。第三句“月明风下露”,写月亮明亮、风清露冷,是描写月夜景色的句子;第四句“吹笛放船归”,写乘着清风明月回家,是写渔父驾舟归家时的心情。这四句是写景叙事的诗句,也是写事抒情的诗句,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刻画了渔父的形象。渔父是个隐者,他一生过着远离尘嚣的悠闲生活,所以对于名利看得很重。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到名利的干扰和诱惑,他不得不离开自己喜爱的渔村,去面对世俗的生活;当他感到身心疲劳时,又只好回到自己的家乡,过一种宁静的生活。这种矛盾的心理,使渔父的内心世界充满了矛盾:一方面他热爱自己的隐居生活,另一方面他又向往自由的生活;一方面他留恋自己的故乡山水,另一方面他又厌恶世俗的纷扰;一方面他渴望摆脱功名利禄,另一方面他又难以割舍名利。总之,这首诗真实地反映了渔父的内心世界。
渔父的形象是中国古代文人理想化了的隐士形象。在古代,文人常常把追求个人的精神自由和高尚品德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因此,他们往往把渔父当作理想的化身,加以歌颂和赞美。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渔父生活的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隐逸高洁的渔父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