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亡伊洛竭,天弃不渝纪。
蛟妾告吉凶,矜骄事专质。
暴民昧大难,为国徇奸轨。
万姓乃不堪,匹夫无嗛志。
唯昔走三㚇,石泣泰山起。
喋血毒庶蕃,祸淫由怨始。
夏朝灭亡伊水洛河枯竭,上天抛弃不渝的纪年。
蛟龙之妾告吉凶,矜骄事专质于人。
暴民昧大难,为国徇奸轨。
万姓乃不堪,匹夫无嗛志。
唯昔走三㚇,石泣泰山起。
喋血毒庶蕃,祸淫由怨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咏史》系列中的第七首。此诗以历史事件为主题,通过描绘夏朝和商朝时期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刻感慨。
诗句“夏亡伊洛竭,天弃不渝纪”描述了夏朝灭亡的历史背景。伊洛河流域在夏朝时期已经干涸,而夏朝的统治被推翻,这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和统治阶级的问题密切相关。
诗句“蛟妾告吉凶,矜骄事专质”描绘了夏朝末期的政治腐败现象。这里的“蛟妾”可能指的是权贵或贵族的女性,她们通过占卜的方式预测未来,但实际上却无法解决真正的问题。同时,“矜骄事专质”则反映了统治者的傲慢和专断,导致国家陷入混乱。
诗句“暴民昧大难,为国徇奸轨”揭示了当时民众的困境和他们被迫追随权贵的现象。这里的“暴民”可能指的是那些受到压迫的普通百姓,他们被迫面对国家的灾难,却无法改变现状。
接下来的诗句“万姓乃不堪,匹夫无嗛志”进一步强调了民众的痛苦和无奈。这里的“万姓”指的是所有人民,“不堪”表达了他们的不满和绝望。而“匹夫无嗛志”则是指那些普通人缺乏反抗的勇气和决心。
诗句“唯昔走三㚇,石泣泰山起”则通过神话传说来表达对历史变革的期望。这里的“三㚇”可能指的是传说中的三位圣人,他们带领人们走向光明的未来。而“石泣泰山起”则象征着这些圣人的力量足以唤醒沉睡中的大地,推动历史的前进。
这首诗通过对夏朝和商朝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事件的感慨和对未来变革的期望。同时,它也反映了作者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对社会公正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