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白霜花浓,青天紫云起。
连林三百株,锦障四十里。
天然吐奇粲,岂假粉黛贵。
燠此丹霞薮,终年擅七美。
广文惜落叶,万斛书汉隶。
颇怪不出山,多为胜槩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翻译”“赏析”,然后根据注释、提示理解诗句大意,最后进行评价。注意不要只答表面意思,要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
第一联:“月白霜花浓,青天紫云起。”意思是皎洁的月光下,霜花浓郁,碧空如洗,天空中彩云升起,形成一幅美丽的图画。“浓”写出了夜色之浓,霜花之浓,彩云之浓,渲染了月夜的静谧与美丽;“起”字则点明了彩云的动态,为全诗营造了一个明快而清新的背景。
第二联:“连林三百株,锦障四十里。”意思是连绵不断的树林有三百多棵,像锦绣一样密匝地铺展着,形成了四十里宽的屏障。“连林”写出了树木茂密的特点;“三百株”说明树之多;“锦障”比喻树木枝叶繁盛的样子;“四十里”写出了树林之大。
第三联:“天然吐奇粲,岂假粉黛贵。”意谓:这自然美是大自然所独有的,不需要借助人工修饰就能展现出其独特的色彩和魅力,它不因人为因素而显得贵重。“吐”是展现的意思;“奇粲”指色彩鲜艳,光彩夺目;“粉黛”是指女子化妆所用化妆品。“岂”表示反问,突出强调了自然美的价值。
第四联:“燠此丹霞薮,终年擅七美。”意思是这里的丹霞地貌犹如一个天然的花园,一年四季都有七种美。“燠”是暖、热的意思,用来形容丹霞地貌温暖宜人;“擅”,占尽之意;“七美”指的是丹霞地貌的多种美。
第五联:“广文惜落叶,万斛书汉隶。”意思是诗人看到落叶飘落在大地上,不禁感叹万千,就像万斛书卷一样写满了汉隶字体的文字。“广文”是古代一种官职名,这里指代诗人;“惜落叶”指感慨时光流逝;“万斛书汉隶”比喻诗人的才学如同万斛书卷一般深厚。
第六联:“颇怪不出山,多为胜槩累。”意思是很奇怪的是,他居然没有离开过山野,却总是因为山水风光而感到烦恼。“颇”表示猜测的语气,“胜槩”即山水风光,指代自然之美。
【答案】
译文:
皎洁的月光下,霜花浓郁,碧空如洗,天空中彩云升起,形成一幅美丽的图画。树木茂密,绵延不断,形成四十里宽的屏障。大自然所独有的色彩和魅力无需人工修饰,就展现出来。这里的丹霞地貌犹如一个天然的花园,一年四季都有七种美。诗人看到落叶飘落在大地上,不禁感慨万千,就像万斛书卷一样写满了汉隶字体的文字。
赏析:
此诗是作者刘绍山在登临柿林时所作。诗人通过对柿林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受。
首联“月白霜花浓,青天紫云起”,开笔便以月色、霜华、蓝天、彩云等意象勾勒出一幅幽雅恬静的画面。月下霜花,洁白如雪;青天之上,彩云朵朵,构成一幅宁静淡远的画图,为全诗营造了一个明快而清新的背景。
颔联“连林三百株,锦障四十里”,描写了柿林的茂密景象。“连林”二字,形象地点出柿林之长,“三百株”与前句中的“连林”相照应,既表明了柿林之广大无边,又表现出作者的惊叹之情。“锦障”一词,将柿林比作锦绣,生动地展现了柿林的壮观景象。
颈联“天然吐奇粲,岂假粉黛贵”,直接点出了诗题中的关键词“柿林”。这一联的意思是说,柿树生长得如此茂盛,无需任何人为的装饰和点缀,便能展现出它独特的美丽。“吐奇粲”一词,形象地描绘了柿树生长得如此茂盛,无需任何人为的装饰和点缀就能展现出它的美丽。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柿树自然美的赞美之情。
尾联“广文惜落叶,万斛书汉隶”,进一步描绘了柿树的美丽景象。诗人看到落叶飘落在大地上,不禁感慨万千,就像万斛书卷一般写满了汉隶字体的文字。这一联不仅表现了诗人的感叹之情,也表达了他对柿树美景的赞美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柿林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整首诗更加富有诗意和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