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公结莲社,康乐爱名山。
观空知佛性,历劫洞人寰。
般若微尘大,须弥粒粟悭。
千莲出火底,一苇渡波间。
苦海旃檀阁,虚舟明月环。
梵烟金殿古,花雨白楼斑。
得句从邻近,投书忆大还。
来题鹦塔偈,笑别虎溪湾。
胜概文章在,禅心日月闲。
好因清净域,了悟死生关。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了解诗歌的大意,然后分析诗歌的内容、手法和思想情感等。
“远公结莲社”:远法师与慧可一起结莲花社。慧可(344~417),南朝佛教僧人,禅宗五祖弘忍弟子,俗姓周,法名惠可,俗家姓刘,彭城人。
“康乐爱名山”:王羲之喜欢游历名山大川。
“观空知佛性”:观察世间一切,就能知道佛性。
“般若微尘大”“须弥粒粟悭”:般若,是佛教语,指般若波罗蜜多,又称空、智慧、妙智,即“真如”。
“千莲出火底,一苇渡波间”:千朵莲子在烈火中出世,一根芦苇在波涛中渡海。
“苦海旃檀阁,虚舟明月环”:苦海中的一座旃檀阁,一只小船载着明月,随波逐流。
“梵烟金殿古,花雨白楼斑”:梵音袅袅升起的香烟笼罩在古老的金殿之上,飘洒的花雨落在白色的楼阁上形成了斑点。
“得句从邻近,投书忆大还”:诗人得到佳句,便取笔写诗;思念友人,寄去书信。
“来题鹦塔偈,笑别虎溪湾”:前来题咏鹦鹉洲上的寺庙,笑着告别了虎溪湾。
“胜概文章在,禅心日月闲”:这里指他的诗文才情胜过一般的文士,但禅心的修行却能超脱世俗。
【答案】
译文:
远法师与慧可一起结莲花社。王徽之喜爱游历名山大川,他游览名胜时往往留下许多诗句。他观察世间一切,就能知道佛性。观察世间万物,便能了解佛理。他写下了许多诗作。般若,是佛教语,指般若波罗蜜多,又称空、智慧、妙智,即“真如”。
慧可(344—417),南朝佛教僧人,禅宗五祖弘忍弟子,俗姓周,法名惠可,俗家姓刘,彭城人。
王羲之喜欢游历名山大川,他游览名胜时往往留下许多诗句。他观察世间一切,就能知道佛性。观察世间万物,便能了解佛理。他写下了许多诗作。
般若,是佛教语,指般若波罗蜜多,又称空、智慧、妙智,即“真如”。
千朵莲花从火焰里长出,一根芦苇在波浪中渡过海洋。苦海中的一座旃檀阁,一只小船载着明月,随波逐流。梵音袅袅升起的香烟笼罩在古老的金殿之上,飘洒的花雨落在白色的楼阁上形成了斑点。
诗人得到佳句后便取笔写诗,思念友人,寄去书信。来此题咏鹦鹉洲上的寺庙,笑着告别了虎溪湾。
文章的才华,都在这宁静的禅宗世界之中。禅心修炼可以超越世俗的烦恼。好因清净的地方,悟得了生死轮回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