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舜昔垂拱,无为致休康。
四民日熙熙,九域同嘉祥。
君仁莫不仁,至德在遐荒。
膴膴遂养长,颐贞永天常。
上善勖千龄,八百逮人皇。
硕考表南极,日月昭同光。
静者有鲐背,黄眉蛰龟房。
天地齐终始,奇耆浩无疆。
钱氏弘丽慕,丹葩掞星芒。
仁以居史君,愿言寿亨昌。

【注释】

题:题咏。

尧:传说中古帝之一,姓伊祁氏,名放勋,史称“陶唐氏”。舜:传说中的古帝,姓姚,名重华(或作均、虞),史称“有虞氏”。垂拱:指无为而治。尧、舜:古代传说中的圣明帝王。

四民:指士、农、工、商四种社会成员。熙熙:和乐的样子。九域:指天下。嘉祥:吉祥的征兆。遐荒:遥远的地方。

至德:最高的道德。在:存在。遐荒:遥远的地方。

膴膴:肥沃的土地。遂养长:养育生长。颐贞:长寿的意思。天常:天的法则。

上善:最好的德行。勖:鼓励。千龄:一千年。人皇:上古的帝王。

硕考:大贤的人。表:表示,象征。日月同光:日月交辉,喻君臣和睦。

鲐背:老年人背部的斑纹如鲐鱼背一般,即老年斑。黄眉:老人黄色的头发。蛰龟:冬眠的蛇类。

天地:指自然界。终始:开始与结束。奇耆:奇异长寿的草木。

钱氏:指春秋时期鲁国的钱孙卿。弘丽:伟大美丽。慕:仰慕。

丹葩:红色牡丹花。掞:光彩照耀。星芒:闪烁的光芒。

仁:仁爱。居史君:作为史官。

亨昌:通达兴旺。

【赏析】

此诗是一首题画诗,描绘了一幅表现尧舜时代理想的图画,歌颂了尧舜的仁政,表达了作者对于太平盛世的理想追求。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气息和人文关怀。

首句“尧舜昔垂拱,无为致休康”,直接开篇便点明了尧舜时代的政治理想,即无为而治,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使得国家繁荣昌盛。这一理念在古代被视为理想的治国之道,因此被后人广泛传颂。

第二句“四民日熙熙,九域同嘉祥”,进一步描绘了尧舜时代的社会景象。当时,士、农、工、商等各种社会成员和睦相处,共同创造着美好的生活。同时,全国各地都呈现出一片祥和的景象,人们安居乐业,和谐共生。

第三句“君仁莫不仁,至德在遐荒”,则是对尧舜时代的最高道德的赞美。尧舜以身作则,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使得整个社会都充满了仁爱的气息。这种道德观念在当时被认为是最高的美德,至今仍被后世尊崇。

诗人用一系列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尧舜时代的繁荣景象。第四句“膴膴遂养长,颐贞永天常”,描写了肥沃的土地养育着茁壮成长的生命,象征着国家的繁荣昌盛;第五句“上善勖千龄,八百逮人皇”,则表达了对尧舜时代最高德行的敬仰,认为这种道德能够激励千秋万代,延续到上古时期的帝王身上。

第六句“硕考表南极,日月昭同光”,进一步描绘了尧舜时代的光辉形象。尧舜作为一代伟人,他们的事迹被后人铭记,成为永恒的标杆。第七句“静者有鲐背,黄眉蛰龟房”,则通过描绘老者、蛰伏的蛇等意象,表达了对尧舜时代宁静安详生活的向往。

第八句“天地齐终始,奇耆浩无疆”和第九句“钱氏弘丽慕,丹葩掞星芒”分别从自然界和社会现象两个方面,赞颂了尧舜时代的壮丽景象。第十句“仁以居史君,愿言寿亨昌”,则是对尧舜时代仁爱的人的祝福,希望他们能够长寿并享受幸福的生活。

整首诗以尧舜时代为背景,通过描绘当时的政治理想、社会风貌、道德风尚以及自然景观等方面的内容,展现了一个理想化的美好世界。诗人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尧舜时代的繁华景象,表达了对这个时代的美好祝愿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