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方一培塿,万有衡气机。
原始以要终,达观守端倪。
生生质纤巨,赋受体穹卑。
匪污合蹠蹻,匪清属夷齐。
物理有自然,昭昭澹无为。
空林坐逸士,终日恒不违。
欲语无极言,因之决群疑。

圆方一培塿,万有衡气机。

原始以要终,达观守端倪。

生生质纤巨,赋受体穹卑。

匪污合蹠蹻,匪清属夷齐。

物理有自然,昭昭澹无为。

空林坐逸士,终日恒不违。

欲语无极言,因之决群疑。

注释:

奉和刘二绍见寄咏怀 其五: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共四句,每句七个字。

圆方:指天圆地方(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培塿:一种土石,形状像土堆。

万有:一切存在之物。

衡气机:指天地万物的运动规律。

原始:指万物的本源。

要终:指事物的终结。

达观:指看问题透彻明白。

守端倪:指把握住关键所在。

质纤巨:比喻事物的性质、规模大小等不同。

体穹卑:指宇宙空间广大无边。

跖蹻(zhu qiao ):传说中战国时人。

夷齐:指伯夷、叔齐,春秋时期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兄弟二人听说父亲死,相约逃到首阳山,采薇而食,终身不仕。

澹无为:指顺其自然,不加干预。

空林:空旷的树林,指隐居之地。

逸士:指隐逸的人。

恒不违:指始终坚持。

无极言:指高深莫测的话语。

决群疑:指解开众人心中的疑惑。

赏析:

此篇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奉和刘二绍见寄咏怀》中的第五首。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感悟,以及他对世事的看法。

第一句“圆方一培塿”,用“圆方”来比喻天地万物,用“培塿”来描绘它们的形态,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宇宙的广袤和万物的多样性。

第二句“万有衡气机”,则进一步揭示了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强调了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第三句到第六句,作者通过对比、排比、设问等手法,深入探讨了事物的本质和价值观念。他主张“原始以要终,达观守端倪”,即追求事物的本源和本质,把握事物的关键所在。同时,他也认为事物具有不同的属性和规模,因此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对待。

第七句到第九句,作者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提倡“生而不生”,认为万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他也反对过于拘泥于形式或道德观念,提倡顺其自然的态度。他认为真正的智慧在于了解世界的真相,而不是盲目地去追求名利。

第十句到第十二句,作者通过“空林坐逸士”这一景象,表达了自己的隐居之志和淡泊之情。他选择在空旷的树林中静坐思考,不为外界所动,体现了他内心的宁静和坚定。

最后一句“欲语无极言,因之决群疑”,则是整首诗的总结和升华。他希望通过高深莫测的话语来解开众人心中的疑惑,帮助他们认识到世界的真相。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想,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社会的思考,成为唐代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