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亦骑龙拥翠鸾,东归麻姑寻紫坛。
长年青䭀饭,食实翠琅玕。
飞来紫霞凌羽翰,竦身忽在青冥端。
一鼓刚风挟素月,列峰照眼金斑斓。
白马秀出云林山,烂银查堆如弹丸。
卓笔之峰出其右,手接南斗挹回辕。
攀萝缘石坂,汲水松花涧。
笑杀鹤上人,吹笙碧桃晚。
三时玉女吐兰臭,九门霹雳巨鳌吼。
阴崖风雨碧波凉,潭底雷文赤蛟走。
脱我紫绮裘,因之双佩玦。
濯足岩下泉,凌空扫瑶雪。
莫碎白玉斗,且拂珊瑚枝。
山花与醉客,何处不相宜。
请君看取天目之西陲,崭然枝倾天崿颓。
人灵八百万,不啻一土坏。
请君看取昆崙之北角,万斧昆吾不能斫。
巨灵一劈迹如削。
乱鬼冲风六时作。
一山一水直万钱,且复对此酣歌眠。
黄河九曲犹清浊,泰山高高荆棘天。
致身福地人中仙,何用戚戚悲流年。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山水风景的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下面逐句进行翻译,并给出必要的注释:

  1. 同熊经彭聿宋季陈介陈亨嘉陈景寿游翠云关得涧字:与彭聿等同游翠云关,得到一幅“涧”字画作。
  • “同熊经彭聿宋季陈介陈亨嘉陈景寿游翠云关”:指的是作者与其友人一同游览翠云关,这里可能是在描绘他们共同欣赏山间风光的场景。
  • “获得涧字”:获得的是一幅山水画作品,其中“涧”指代了溪流或者瀑布等自然景观。
  1. 予亦骑龙拥翠鸾,东归麻姑寻紫坛。:我也骑着龙车、抱着翠鸾,向东返回去拜访麻姑寻找传说中的紫坛。
  • “骑龙拥翠鸾”:骑着龙,抱持着翠鸾,这是古代神话中仙人常用的坐骑与法器,象征着超凡脱俗。
  • “麻姑”: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仙女之一,据说居住在蓬莱仙境,是道教中的神仙人物。
  • “紫坛”:可能是指某个神秘的圣地或者修炼之所,紫色往往与神仙相关联。
  1. 长年青䭀饭,食实翠琅玕。飞来紫霞凌羽翰,竦身忽在青冥端。一鼓刚风挟素月,列峰照眼金斑斓。白马秀出云林山,烂银查堆如弹丸。卓笔之峰出其右,手接南斗挹回辕。攀萝缘石坂,汲水松花涧。笑杀鹤上人,吹笙碧桃晚。三时玉女吐兰臭,九门霹雳巨鳌吼。阴崖风雨碧波凉,潭底雷文赤蛟走。脱我紫绮裘,因之双佩玦。濯足岩下泉,凌空扫瑶雪。莫碎白玉斗,且拂珊瑚枝。山花与醉客,何处不相宜?
  • “长年青䭀饭”:形容生活的简朴与清苦。
  • “翠琅玕”:珍贵的玉石,这里用来比喻美丽的景色或美食。
  • “紫霞”:指天空中绚丽的彩霞。
  • “耸身”:身体挺拔直立的姿势。
  • “一鼓刚风挟素月”:形容山间的风声如同鼓声,月光皎洁如素。
  • “白马”、“查堆”、“卓笔”:都是描述山峰高耸入云的景象。
  • “玉女”、“巨鳌吼”:玉女吐兰(兰花)香,巨鳌(巨大的海龟)怒吼。
  • “阴崖”、“风雨”、“潭底”、“雷文”:描绘山中天气变化和水流动态的美丽画面。
  • “脱我紫绮裘”,意思是卸下身上的华美服饰。
  • “双佩玦”:佩戴的两块玉佩。
  • “濯足”:洗脚,这里比喻洗涤心灵。
  • “扫瑶雪”:用脚步清除积雪。
  • 这些句子描述了山中的美景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
  1. 请君看取天目之西陲,崭然枝倾天崿颓。人灵八百万,不啻一土坏。请君看取昆崙之北角,万斧昆吾不能斫。巨灵一劈迹如削。乱鬼冲风六时作。一山一水直万钱,且复对此酣歌眠。黄河九曲犹清浊,泰山高高荆棘天。致身福地人中仙,何用戚戚悲流年。
  • “天目”:位于中国浙江省西部的一个山脉,以秀丽的自然风光著称。
  • “昆仑”: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座神山,位于新疆地区。
  • “昆吾”:古国名,位于今天中国的河南省,也是神话中的一把巨斧。
  • “巨灵一劈”:形容巨大的岩石被巨大的力量劈开的壮观景象。
  • “乱鬼冲风六时作”:描述了山中常有狂风暴雨的现象。
  • “一山一水直万钱,且复对此酣歌眠”:形容山水之美价值连城,令人沉醉不已,可以无忧无虑地享受生活。
  • “黄河九曲犹清浊,泰山高高荆棘天”:黄河和泰山都以其雄伟的自然景观而闻名。
  •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烦恼、追求幸福生活的态度。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诗人以山水为题材,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相结合,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全诗语言优美,富有诗意,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