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清秋暮,乘槎碧海通。
何意抱熏心,方嗟委爨桐。
惊坐无陈子,扫门还魏公。
目眩牂牁马,心折衡阳鸿。
客以韎任贱,我惟天眷崇。
臣职守铜墨,众口蹇豪雄。
拔羽久危鹤,佐王非梦熊。
剑舄骈罗贵,禘祫包茅空。
叨恩眷东候,击壤意南风。
虽同熠耀照,尚想昔邪重。
【注释】
陈迹:旧迹。
渡江:指渡长江。
清秋暮:秋末。
乘槎(chá)碧海通:传说中,有一只木筏,上刻有龙凤等花纹,载有书信往来于天河与人间,叫做“羽客”。这里指书信往来于天汉和人间。
熏心:比喻受感动而思想活动。
方嗟:才说。
委爨桐:把柴草放在炊烟缭绕的炉子上焚烧。
陈、魏二公:指东汉时的陈宠、魏时魏舒。
目眩:看东西模糊不清。
张衡《东京赋》:“目眩鸟飞,耳幽鱼跃。”牂牁马:指西南地区的良种马匹。
折:折服。
韎:古代的一种头饰,用黑布做底,缀有红、黄等色的小圆点。
贵:尊贵。
东候:指唐李林甫。林甫字尧夫,封临淄郡公,故称东侯。
南风:《诗经·周南·关雎》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的诗句,此处借喻贤人君子。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言志诗。作者以鸿鹄自比,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前四句为第一段,写诗人因怀才被贬谪,而对朝野上下的不平之气,感到愤慨。后四句为第二段,写诗人对朝野上下的不平之气,愤慨已极,因而想一死了之。全诗感情强烈,语言精练,形象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