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起秋风,眯目尘黯暵。
挂席飞云颠,行子归意满。
蹇予如病鹤,欲往翅常短。
怅望不能休,城高暮山远。
注释:江湖之间起秋风,让人眯着眼睛看不清楚。挂上船帆飞向云天,行子归心已满。我像病鹤一样蹇涩,想往飞翔却总觉翅短。怅然不能休息,城高暮山在远方。
赏析:此诗是一首送别诗,作者通过写景抒写了自己内心的矛盾情感。前四句写秋江风大,舟人目眩;后四句写诗人自己有感于时局动荡,欲有所作为而不得,表达了自己对前途的担忧和无奈之情。
江湖起秋风,眯目尘黯暵。
挂席飞云颠,行子归意满。
蹇予如病鹤,欲往翅常短。
怅望不能休,城高暮山远。
注释:江湖之间起秋风,让人眯着眼睛看不清楚。挂上船帆飞向云天,行子归心已满。我像病鹤一样蹇涩,想往飞翔却总觉翅短。怅然不能休息,城高暮山在远方。
赏析:此诗是一首送别诗,作者通过写景抒写了自己内心的矛盾情感。前四句写秋江风大,舟人目眩;后四句写诗人自己有感于时局动荡,欲有所作为而不得,表达了自己对前途的担忧和无奈之情。
【注】集廉园:作者的别墅。宿雨洗炎燠,联车越城关:宿雨洗净了炎夏的暑气;驾车越过城关。广廛(chān)隘深潦(lào),飞栋栖连阛:宽阔的集市狭窄而深长的积水,高耸的楼阁栖息在繁华的市场里。阴静息影迹,窈窕纷华丹:阴暗宁静中,可以看见花木竹草环抱的景象。阴静:阴暗。息影迹:影子静止不动。窈窕:指花树茂密的样子。纷华丹:五彩缤纷的花瓣。兢兢是非责,侃侃宾友闲:小心谨慎地分辨是非
居庸关 居庸关高五十里,壁立两厓雄对峙。 居庸关位于中国北京市昌平区,是明长城的东起点。地势险要,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诗中的“五十里”指的是从关底到关顶的直线距离。“壁立两厓雄对峙”描绘了关墙陡峭,如同两座山峰一样屹立着,形成了一种壮观的景象。 回峰作势遮欲断,百曲盘旋如磨蚁。 回峰是指关口两侧的山峰,它们似乎在作势阻挡道路,给人一种即将中断的感觉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山中美景的七言绝句。下面是对每一联的解释: 川明山秀草花馥,气连郁仪回地轴。 - "川明"指的是明亮的河流或溪流,"山秀"描述的是山峦的秀丽。 - "草花馥"形容花草散发出浓郁的香气。 - "气连郁仪"可能是指一种神秘或超自然的力量将山川草木连接在一起。 - "回地轴"可能意味着这种力量使大地旋转,形成一种天地一体的感觉。 晴岚宿霭屯氤氲,石根飞泉迸寒玉。 -
诗句释义与赏析: 崖倾水涸石见底,石上古树蟠苍虬。 【注释】:崖倾表示山峰倾斜,水干表示河流干涸;"石见底"形容石头的底部清晰可见。古树在岩石上蟠绕生长,形似龙,这里指树木苍劲有力,盘曲蜿蜒。 【赏析】:这两句描写了一幅荒凉的山水画卷,山崖崩塌,河水干涸,露出底下的基石。在这背景下,古老的树木盘绕在岩石上,形态如苍龙般雄伟。这种景象营造出一种孤寂和苍凉的氛围。 风云惨淡起白日
【注释】 1. 秋色:秋天的色彩。雨霁,雨后天晴。 2. 碧溪:清澈见底的溪水像染上碧玉的颜色一样。 3. 镜中人:指照在镜子里的自己。 4. 无庵说:《庄子·外篇·寓言》:“宋元君将饰庙,招灵侯假于家,三日不食。”灵侯曰:“吾亡国三十余年,我之不信死久矣。”宋元君闻之,使人问其故,灵侯对曰:“始吾隐于大山,山之小者、神之朝也;深则神之沉渊也;大山,大山,大不可测也。世之君子乃独不言此乎
居庸关 居庸关高五十里, 居庸关位于今天北京昌平区,地势险要,是古代通往北方的重要关口。 壁立两崖雄对峙。 居庸关地势险峻,两边的山峰如刀劈斧削般陡峭,形成一幅雄伟壮观的景象。 回峰作势遮欲断,百曲盘旋如磨蚁。 回峰如同猛兽扑面而来,气势汹汹,似乎要将居庸关切断。而居庸关则像一条巨大的磨蚁,曲折蜿蜒,坚韧不拔。 阴风白昼吹飕飕,乱石当蹊泉齿齿。 在阴风中,居庸关周围的声音显得更加清晰
芦沟野亭 出自《芦沟野亭》的诗句:出郭野尘绝,青山开画图。 回冈万井聚,虹梁荐川涂。 沓沓车驾集,交臂无宁躯。 粲此一亩宫,而有静者居。 花木明窈深,鱼鸟乐澄虚。 浊醪得酿法,好客时与俱。 昔我东南来,万里马力瘏。 解鞍道傍树,尘渴尝自沽。 题诗忽在眼,日暮飞云孤。 译文: 走出城郭,野外的尘埃被远远地抛在后面,那青翠的山峦就像一幅精美的画卷。 回到家乡,无数的村庄聚集在一起
绿阴蔽深院,四月微雨寒。 羸骖借东邻,欲出徒步难。 檐楹亦周流,于焉足盘桓。 何苦恋微禄,羡彼凌风翰。 向来二三友,谈经舌翻澜。 萧条天一涯,出处随所安。 念子知心者,重是故时冠。 【注释】 绿阴:浓密的树木遮荫处。 羸骖:瘦弱的马。 檐楹:屋檐下的梁柱。 何苦:何必。 凌风翰:指扬名立业。 向来:以往。 念子:思念你。 知心者:知心朋友。 时冠:古代礼帽。 【译文】 绿荫遮蔽了深深的庭院
谢李息斋惠墨竹 湖州墨竹苏州诗,李侯二美能兼之。 长安尘中忽到眼,坐我六月江南时。 幽人江南结林屋,紫碧森森万竿玉。 清风激昂此君语,六月寒生不知暑。 只今见画思故乡,博山日永凝清香。 人生万事真适意,相对悠然希坐忘。 注释: 1. 湖州墨竹苏州诗:湖州的墨竹是苏州诗的代表作。 2. 李侯二美能兼之:李侯是指诗人或作者李息斋,他的作品既有美的墨竹又有美的语言,两者都能兼备。 3.
【注释】 寒食:即清明前一天。扫松:清除墓地上杂草,表示祭祀。东风,春风。微微,轻轻地。春山草暖雉飞鸣,意思是说,春天的山野里草丛温暖,小鹿在欢快地奔跑着叫着。物性各有适,意思是说,万物的特性各不相同。时哉,是感叹词,相当于“啊”。人生,指人的一生。悲乐:悲哀和快乐。难为情:难以忍受。客行:旅人行走。十步九回首,意思是说,旅人在路上走的时候,每走到一个地方都要回头望望。寒食道旁多哭声,意思是说
送邓提举之官江浙 其一 诗句解析与注释 1. 天寒道路遥 - 天气寒冷,道路遥远。 2. 岁晚风雨作 - 年末时节,风雨交加。 3. 虚名谅何为 - 名声虚无,有何意义。 4. 矧此怀抱恶 - 而且内心充满忧虑。 5. 子行既云迈 - 你即将开始新的旅程。 6. 离居愧余索 - 离别时感到羞愧自己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持。 7. 物盛固有时 - 事物繁荣总有其周期。 8. 空山正凋落 -
陈氏思兰亭 【注释】俨:整齐。春服成:春日的盛装已备。浮云澹微阴:浮云淡淡,天空微阴。 【赏析】首句点明节令,为全诗定下基调。“俨俨”二字,既写出了诗人着春日服装的形象,又表现出一种庄重、肃穆的气氛,使读者仿佛看到一幅盛装出游图。 第二句以浮云暗阴喻时事变幻莫测。“行随越山曲”,写诗人随着越地山间小路行走,“修篁映疏林”写竹林掩映下的山路。这两句写景自然流畅,意境清幽,使人感到清新宁静,物我两忘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及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1)集云:指佛寺。南土气蒸溽,城居厌喧卑:南方的气候炎热潮湿,住在城中感到厌倦了喧嚣低贱的生活,这里用“厌喧卑”,表现出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 (2)官曹:官府。稍休暇:稍微休息放松一下。 (3)寄此方驾驰:在这里暂且放马疾驰,以排遣心中的压抑与烦闷。 (4)侧径转萦曲,遥原杂林池:沿着曲折的小路上
【注释】 1)子:指我。踟(chí)蹰:徘徊不前的样子。 2)我:代词,我们。夷犹:犹豫。 3)交:朋友。绸:亲密,深厚。 4)雨霁:雨止天晴。 5)江树:江边的树木。浮:飘荡不定。 6)望极意逾远:眼望极远的地方,情思更加遥远。 7)商歌:唱商调的歌声。 8)激:振奋,鼓舞。 9)负郭田:有肥沃的土的田地。 10)人:指同乡。 【译文】 我在路边徘徊,你挥袖向我告别, 想到此别难舍
【赏析】: 此诗是送邓提举之官江浙的四首之一。诗中抒发作者对邓提举的深情厚意和依依惜别之情。全诗用典贴切,意境高远;情深意长,感人至深。 “白云一觞酒”:白云作杯中的美酒,这是诗人的想象。一觞酒在手,可以畅饮无忧。 “离思沧溟间”:离别的思念,就像茫茫沧海一样无边无际。这里化用屈原《哀郢》诗“浩浩沅湘兮无源水,漠漠皋兰兮三秋。”之意。 “子行勿复居”,子指邓提举,勿即不要的意思,复居为再次居住
【注释】 1. 秋色:秋天的色彩。雨霁,雨后天晴。 2. 碧溪:清澈见底的溪水像染上碧玉的颜色一样。 3. 镜中人:指照在镜子里的自己。 4. 无庵说:《庄子·外篇·寓言》:“宋元君将饰庙,招灵侯假于家,三日不食。”灵侯曰:“吾亡国三十余年,我之不信死久矣。”宋元君闻之,使人问其故,灵侯对曰:“始吾隐于大山,山之小者、神之朝也;深则神之沉渊也;大山,大山,大不可测也。世之君子乃独不言此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