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虞城外经旬泊,狼五山前信宿留。
六计西来思挠楚,三军左袒愿安刘。
龙光夜吐雌雄剑,鱼尾朝衔甲乙舟。
今日南风催挂席,浪花飞雪打船头。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的《送杨补阙还朝》。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以及赏析:
注释
- 二十六日自通州赴淮安:指的是诗人在二十六日从通州出发前往淮安。通州,即今天的南通市,位于江苏省东部;淮安,古时称淮阴,现为江苏省淮安市。
- 海虞城外经旬泊:海虞城,位于现在的江苏连云港市境内,这里经过十几天停留。
- 狼五山前信宿留:狼五山,又称狼山或五亭山,位于江苏省无锡市,这里留下了一夜住宿。
- 六计西来思挠楚:六计,指古代的军事策略,可能是指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故事。“西来”,可能是指诗人自己向西而来。
- 三军左袒愿安刘:三军,指整个军队,左袒,表示支持。刘,可能是指刘备,即蜀汉的开国皇帝。此句表明诗人希望帮助刘备实现安定蜀汉的愿望。
- 龙光夜吐雌雄剑:龙光,比喻威武之势。“雌雄剑”,形容武器锋利如剑。
- 鱼尾朝衔甲乙舟:鱼尾,可能是指船头装饰物的形状像鱼的尾巴。“甲乙舟”,指船只上刻有甲、乙等字样的装饰品。
- 今日南风催挂席:南风,指东南风,一种强劲的风。“挂席”,指准备起航。
- 浪花飞雪打船头:浪花,指波涛上的水珠。“飞雪”,形容波浪如同飘飞的雪花。
译文
二十六日从通州出发到淮安去,海虞城外经过十几天停留。狼五山前留下一夜住宿。六计西来的目的是为了扰乱楚地,三军愿意效忠刘氏以安定蜀汉。夜晚,龙光闪耀着如同雌雄剑的光芒,鱼尾装饰的船只迎着朝阳,带着甲乙字样的装饰品。今天南风催动我们起航,波浪翻滚着如同飞雪般打在船头。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即将到来的旅途的期待与不安。诗中充满了对国家大事的关切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担忧。通过描写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政治形势的敏锐观察和对友人安危的深切关怀。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李攀龙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时局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