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见香炉紫雾妍,还随鸟影望貂蝉。
舟移岸岸皆奇石,云起山山尽瘴烟。
红蓼水生连夜雨,白茅露冷近冬天。
舜峰九日登临处,吹帽无由侍晋贤。

犹见香炉紫雾妍,还随鸟影望貂蝉。”

这句诗通过色彩鲜明的对比,生动地刻画了香炉峰云雾缭绕、神秘莫测的景象。紫色的烟雾仿佛是自然界中的精灵,给整个画面增添了一种神秘而迷人的氛围。诗人站在岸边,目光随着鸟儿的飞翔而投向对岸的貂蝉峰,这一细节描绘不仅展示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舟移岸岸皆奇石,云起山山尽瘴烟。”

此句描绘了一幅动人心弦的自然画卷。诗人乘坐的小舟在湖面上缓缓前行,两岸的奇石犹如大自然精心布置的艺术品。当船儿驶过湖面,云层渐渐升起,将周围的群山笼罩在一片神秘的瘴气之中。这种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也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壮丽。

“红蓼水生连夜雨,白茅露冷近冬天。”

这句诗通过描绘红蓼和白茅这两种自然植物在特定季节中的生长状态,传达出一种凄清而又宁静的氛围。红蓼在水中生长,似乎在预示着即将到来的连夜大雨;而白茅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展现出冬日里特有的寒冷气息。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也让读者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舜峰九日登临处,吹帽无由侍晋贤。”

最后一句诗以历史典故为背景,寓意深远。诗人曾经攀登过舜帝的山峰,并在重阳节那天登上山顶,俯瞰着周围的风景。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无法像晋代的贤人那样吹响帽子,表达他的敬仰之情。这句诗既反映了诗人对于古代文化传承的尊重,也表达了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这首诗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元末明初时期人们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与赞美之情。通过对香炉峰、鸟影、奇石等元素的描绘以及深夜大雨、寒冬白茅等场景的烘托,诗人成功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富有诗意的自然氛围。同时,诗句之间巧妙的过渡和衔接也显示出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