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郎胸次奇突兀,兴来从人索纸笔。
斯须千峰万峰出,底用一石画五日。
上饶道人列仙癯,示我新作云巢图。
涂岚抹雾思更逸,古色满眼苍寒俱。
重溪叠谷各异状,坏木崩石森相向。
翠微最上云所栖,道人又在云之上。
数椽丹室荫白茅,团团云间如一巢。
拂衣拂著宿鹤背,挂剑挂落长松梢。
空蒙杳霭迷处所,岂复漂摇畏风雨。
既非鸟窠老衲子,无乃中林古巢父。
填窗拥户昼不开,神光隐见金银台。
云之君兮凤为马,往往玉箫吹月来。
道人几年游上国,卖药壶中人不识。
洞玄宫观一黍珠,灵秀似与仙都敌。
故巢未破归便得,归到玉山多美石。
我诗毋刻刻此图,留照千秋山水碧。

诗句与译文:- 崔旭行之云巢图赠道士俞刚中请余赋长歌

  • 注释: 崔旭行赠送给俞刚中的云巢图。
  • 崔郎胸次奇突兀,兴来从人索纸笔。
  • 注释: 崔旭行的心胸宽广,灵感到来时会向人索要纸张和笔。
  • 斯须千峰万峰出,底用一石画五日。
  • 注释: 瞬间千峰万峰展现眼前,何必用一块石头画五天?
  • 上饶道人列仙癯,示我新作云巢图。
  • 注释: 上饶的道士展示他新作的云巢图。
  • 涂岚抹雾思更逸,古色满眼苍寒俱。
  • 注释: 涂画的云雾更加飘逸脱俗,古色古香充满双眼,寒冷而苍茫。
  • 重溪叠谷各异状,坏木崩石森相向。
  • 注释: 重重叠叠的山谷形态各异,坏木和崩塌的石头相互对峙。
  • 翠微最上云所栖,道人又在云之上。
  • 注释: 在最高的翠微峰上是云的栖息之地,道士又高过云层。
  • 数椽丹室荫白茅,团团云间如一巢。
  • 注释: 几间红漆的屋子掩映在白茅之下,整个云间像是一只鸟巢。
  • 拂衣拂著宿鹤背,挂剑挂落长松梢。
  • 注释: 拂去衣裳,拂着了宿鹤的背部;挂着长剑,挂在了松树的顶端。
  • 空蒙杳霭迷处所,岂复漂摇畏风雨。
  • 注释: 在空旷迷茫的云雾之中,让人迷失方向,怎能害怕风雨飘摇。
  • 既非鸟窠老衲子,无乃中林古巢父。
  • 注释: 既不是简陋的鸟巢和尚,难道是古代隐士巢父么?
  • 填窗拥户昼不开,神光隐见金银台。
  • 注释: 窗户都被遮挡,白天也看不见阳光,隐约看见金银台。
  • 云之君兮凤为马,往往玉箫吹月来。
  • 注释: 云的君主啊,凤凰作为坐骑,常常吹奏玉箫,月亮都随着而来。
  • 道人几年游上国,卖药壶中人不识。
  • 注释: 道士几年来漫游京城,卖药的人却不认识他。
  • 洞玄宫观一黍珠,灵秀似与仙都敌。
  • 注释: 在洞玄宫观中有一小块像黍粒大小的珍珠,它的美好足以与神仙居住的宫殿媲美。
  • 故巢未破归便得,归到玉山多美石。
  • 注释: 因此没有破碎的巢穴就能回到那里,回到了玉山有很多美丽的石头。
  • 我诗毋刻刻此图,留照千秋山水碧。
  • 注释: 我不需要时刻刻记这幅云巢图,让它留下千秋万代的美名。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崔旭行与道士俞刚中之间的友情,以及对自然美景和道教修行的理解,传达了一种超越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崔旭行的胸襟宽广,灵感突发时会与人分享纸张和笔墨,展现了其豁达的性格和对艺术的热爱。他的作品展示了一种将自然与心灵融为一体的审美观念,以及对于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

诗中的“云巢图”象征着道士俞刚中的修行和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通过描绘一幅云巢图,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也隐喻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这种生活态度超越了物质的束缚,体现了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和解脱。

诗中的自然景观描绘也极具特色。通过对山峰、溪流、云雾等元素的细致描绘,诗人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自然世界。这种描绘不仅仅是为了美化语言,更是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理解,传达了对生命、宇宙和人类存在意义的思考。

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一次赞美,也是对人生哲学的一次深刻探讨。通过对崔旭行与俞刚中友谊的描写,以及对自然和道教修行的反思,诗歌传递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境界,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