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在处烟波好,浪迹先生不上船。
近就阖闾城下宿,可怜霜月夜娟娟。
【注释】
江南:指杭州,作者曾官杭州通守。处:处于。烟波:水波荡漾。浪迹先生不上船:不羁放纵,放达不羁的人。上船:登上船只。阖(hé)闾(lǘ):古地名,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近就:靠近。阖闾城:春秋时吴国开国之王阖闾的都城。霜月夜娟娟:清冷的月光洒在水面上,波光闪闪。娟娟:明亮的样子。
【译文】
江南到处是美丽的风光,我像浪迹天涯的人一样不拘小节,从不乘坐船只。
最近住在阖闾城的附近,夜晚看到那清冷的月色映照在江面上,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写于苏轼任杭州通判之时。全诗紧扣“梦中绝句”四字来写,前二句写景状物,后二句抒情言志。
开头两句“江南在处烟波好,浪迹先生不上船”,写景抒情并举。首句点出江南处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而作者却像游子漂泊在外不思归隐,这一句既是对前面“梦”中景象的描写,又是对诗人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次句以“浪迹先生”自况,表明自己不受世俗礼法约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不上船”是说自己像一位高士,不随俗浮沉,更不会去参加任何官场应酬。
第三句“近就阖闾城下宿,可怜霜月夜娟娟。”是说在阖闾城下投宿,欣赏清冷的月色。这句是说诗人因公务来到阖闾城下。“阖闾”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国君名,这里代指苏州。“可怜”二字,表现了诗人的感慨之情。
末两句“霜月夜娟娟”,写月夜之美景,抒发诗人对美好景物的喜爱之情。“月色”之美,不仅在于其皎洁如玉,更在于它所营造的氛围。诗人在这里用一个“娟娟”来形容月光,显得既生动又形象。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梦中所见的江南美景及月夜之景,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追求自由、向往闲适生活的情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仕途生涯的无奈与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