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典系彝伦,降衷有恒性。
圣人日恭巳,命教先庶政。
钦哉司徒职,敷播始由敬。
振德时在宽,从容俾就正。
后来何苟简,所好非所令。
三季嘅浇漓,黎民罔兴行。
孰似返淳庞,遐遵有虞盛。

杂言 其十

五典系彝伦,降衷有恒性。

圣人曰恭巳,命教先庶政。

钦哉司徒职,敷播始由敬。

振德时在宽,从容俾就正。

后来何苟简,所好非所令。

三季嘅浇漓,黎民罔兴行。

孰似返淳庞,遐遵有虞盛。

释义: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古代的礼乐制度和道德规范。诗中提到“五典”是指古代的五种重要礼仪和道德规范。其中“降衷有恒性”表示这些规范具有恒定不变的道德本质。接下来描述了圣人(即周公)如何通过恭敬和仁爱来教育人民,以及如何教导他们遵循这些规范。

“后来何苟简,所好非所令。”这句话批评了后来的人过于轻率和简化,而他们喜好的东西可能并不符合他们的道德标准。这反映了作者对于道德退化的担忧。

“三季嘅浇漓,黎民罔兴行。”这里提到的“三季”指的是夏、商、周三代,它们被描述为道德沦丧的时代。作者认为,在这三世纪中,百姓的道德水平下降,无法兴盛。

最后一句“孰似返淳庞,遐遵有虞盛。”意味着作者希望回到最初的道德状态,效仿古代的有虞时代。有虞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个理想社会,它以道德和秩序为重。

赏析:
这首诗通过赞美古代的礼乐制度和道德规范,表达了对古代文化和道德的重视和怀念。诗人通过对历史的描述,揭示了道德的重要性和稳定性,以及对现代社会道德退化的担忧。此外,诗中的语言优美,结构严谨,体现了古典诗词的艺术特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