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化民具,斯须难去身。
躬行本敬和,制作谐天人。
鸣鸟以之至,土风由是淳。
夸毗何卑卑,经国徒虚文。
固陋昧常典,哇淫丧天真。

注释:

杂言其十三

礼乐教化百姓,是片刻难舍的身外物。

亲自实践本敬和的礼节,制作和谐天地人和的音乐。

鸣鸟随着音乐来到,当地的风俗因此而淳朴。

夸夸其谈的人多么卑微,治理国家只是空谈而已。

固陋昧于常典,淫乱丧尽天性。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礼乐教化的诗,通过礼乐教化来影响和改变人们的行为和思想,从而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
第一句“礼乐化民具,斯须难去身。”表达了作者对礼乐教化的看法,他认为礼乐教化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可以让人们在短时间内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这种观点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思想,对于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二句“躬行本敬和,制作谐天人。”进一步强调了作者的观点,他认为礼乐教化不仅仅是口头上的宣传,更重要的是要亲自实践,才能真正达到教化的效果。同时,他还强调了礼乐与天地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认为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化效果。
第三句“鸣鸟以之至,土风由是淳。”这句诗描绘了礼乐教化后的美好景象,鸣鸟随着音乐的响起而来到,当地的风俗也因此而变得淳朴。这种变化不仅仅是外在的,更多的是内在思想的改变,体现了礼乐教化的真正作用。
最后两句“夸毗何卑卑,经国徒虚文。”则是对一些只会夸夸其谈、不能实际行动的人的批评。他们认为这些人虽然口头上说要治理国家,但是实际上却无能为力,只是在做表面文章,这种行为是徒劳无功的。这种观点在当时是非常有见地的,对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整首诗通过对礼乐教化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于社会和个人发展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当时社会风气的一些不满和批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