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亦大具,匪容小力持。
无贤伥如瞽,诡说焉足随。
廉来昔造佞,箕子早见累。
弘血化为碧,周网不能支。
所以元首哲,股肱克纲维。
赓歌戒丛脞,万事良由隳。
杂言其十六:
天下也很大,不能容小力持。
无贤人像盲者一样,诡辩的话不值得听。
廉颇过去曾造佞,商纣早被箕子累。
血液化为碧玉,周的刑法不能支。
所以君主应明智,股肱能纲维。
唱《康诰》戒丛脞,万事由坏堕。
天下亦大具,匪容小力持。
无贤伥如瞽,诡说焉足随。
廉来昔造佞,箕子早见累。
弘血化为碧,周网不能支。
所以元首哲,股肱克纲维。
赓歌戒丛脞,万事良由隳。
杂言其十六:
天下也很大,不能容小力持。
无贤人像盲者一样,诡辩的话不值得听。
廉颇过去曾造佞,商纣早被箕子累。
血液化为碧玉,周的刑法不能支。
所以君主应明智,股肱能纲维。
唱《康诰》戒丛脞,万事由坏堕。
【解析】 1.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作者是宋代诗人黄庭坚。2. “林卧疏尘事”,意思是在树林中闲卧,不问世事。“闭门春草深”,意思是关上房门,春草深深。3. “东风偶然来,披拂壁间琴”的意思是:东风偶尔吹来,轻轻地拂动着琴弦。4. “感彼动中意,□予静者心”的意思是:触动了我内心的思绪,激起了我的心绪。5. “坐看西日驰,落景惜颓侵”的意思是:静静地坐着看着西边的太阳飞快地移动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解答这类题目,先要读懂全诗,然后分析诗句中运用了哪些手法,并结合诗句进行分析点拨。 本题要求对这首诗逐句释义并赏析,答题时注意抓住关键词语理解。 “曾氏母挽歌辞”“陇云合”是第一联,陇云即指边地的云,诗人在送别亲人之际,想到边地的云,联想到亲人远戍他乡,心中无限感伤。“怕见陇云合”,意思是害怕看到边地的云彩聚合在一起;“忍歌薤露晞”意思是不忍心唱歌来悼念死者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分析概括诗句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结合具体诗句,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筛选和取舍。首先,抓住“竹里风月好,独游深夜时”可知这是写夜行途中看到的景象;接着看“月光与竹色,鉴映无尘缁”,这是描写月光下竹的影子;然后是“我心政如此,清兴适在斯”,这是说作者的心境;最后看“那得意中人,复此同襟期”这是说作者有共同志趣的人;最后就是对诗句的赏析。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首先理解内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和提示信息进行赏析,最后给出答案。本诗是送别萧郎中之官陕西的诗作。诗人对萧郎中的饯词予以肯定并赠以勉励,表达了对朋友的期望及惜别之情。首句“素楮挥玄霭”,用“素楮”指纸,“玄霭”指轻烟,形容萧郎中的饯词写得很精彩、有文彩。次句“写此相思绪”,点明饯词的内容。接着写萧郎中要赴任陕西,诗人在沙头为他饯行,举杯劝饮,祝愿他此行顺利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遥遥万里道,恨恨千古心。 - 注释: 形容距离遥远且充满遗憾之情。 - 赏析: 此句描绘了诗人在远离家乡的异地所感受到的距离感和对往昔时光的深深怀念与遗憾。"遥"字突出了距离的遥远和心灵的空虚,"恨"则表达了内心的不满或遗憾。这种情绪贯穿全诗,反映了作者对故乡、对往昔的深切思念。 2. 人生驹隙间,胡乃苦其身。 - 注释: 比喻人生短暂,应该珍惜当下,不应过于辛劳自己
【注释】 秋斋夜卧有感:秋天的晚上,在书房里休息时有感慨。 俯默:低头沉默的样子。 抱愚拙:怀抱愚笨粗鄙。 空斋:空荡荡的书房。 独掩扉:独自关闭房门。 清风入窗户:清风吹拂进窗户。 明月下床帏:月光洒在床帏上。 行行:行走的样子。 林居叟:隐居山林的老人。 蹑(niè)高躅(zhú):蹑着高高的足迹。 徒使寸心违:徒然使自己的心意与自己相违背。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秋天的一个夜晚
赠黄空明 高士敦古学,持心常了了。 体存虚玄初,用彻品类表。 昭示显沈瞢,若鉴灵台沼。 匪徒烛旷远,亦弗昧纤小。 轩农通内典,诵说达清晓。 亲知多俊彦,名闻著根杪。 忆昔南州翁,引痾苦相扰。 一裁刀圭剂,二竖顷刻剿。 载感厚意陈,揄扬那肯少。 雄辞耸峥嵘,妙札驰騕袅。 生平慕奇术,芳躅无由绍。 闻此倍欣然,临风首频矫。 愿言谐宿心,行矣袭佳兆。 注释: 1. 高士敦古学:高尚之士致力于古代学问
赠别孙思明 【注释】穴虫:指蚯蚓。穴虫辨阴,蚯蚓可以辨别潮湿。阴,阴暗。 巢鸟:筑巢的鸟儿。 微士:隐士。 干:干预、扰乱。 抱利器:怀有才华。 射策:古代考试时用策论应对。 杨叶:落叶。 错节:错落有致。 考槃:《诗经》中《考槃》篇是一首描写隐居生活的诗。 稽首:叩头行礼。 绛阙:皇宫。 挂冠:摘下官帽。 方舟:大船。这里指乘船。 意过平生欢:心情超过平生的喜悦。 倩:通“骋”,快马。
这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的诗。诗人在病中,送别了施伯晕,感慨良多。 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 1. 负疴卧衡宇,过客陈苦辞。 - “负疴”:生病。 - “卧衡宇”:住在衡宇(即房屋)。 - “过客”:客人。 - “陈苦辞”:陈述自己的苦衷。 2. 政值九日胜,遽兴千里思。 - “政值”:恰巧遇到。 - “九日胜”:重阳节的盛大场面。 - “遽兴千里思”:立刻产生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3. 黄华适蓓蕾
【注释】 ①夏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最热的时候。 ②昔岁:去年。 ③兹晨:这个早晨。兹,这个。 ④闻蝉:听到蝉的叫声。蝉是夏天特有的鸟类。 ⑤齐郡:古地名,在今山东省济南市一带。 ⑥已:已经。 ⑦还忧日方永:担心日子过长,难以度过。 ⑧乡国:故乡,这里指家乡。 ⑨妻子:妻子和儿女。 ⑩相省:互相慰问。省,问候。
杂言 其十五 易道首咸恒,关雎着风始。 人伦本夫妇,外治由内理。 闺门尚雍睦,淫辟罔干纪。 率礼斯蹈和,王猷以成美。 伤哉牝鸡晨,乃尔播奸宄。 孰复戒阴凝,齐家先正已。 译文: 《杂言诗》第十五首 《易经》中首倡的是咸卦和恒卦,这二者是《诗经》中《关雎》篇的起兴部分。 人类社会的根本在于夫妇之间的相互关系,治理国家首先需要处理好内部事务。 家庭内部应当和睦相处,防止邪恶行为的发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绩的《杂言 其十四》的原文。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 第一句:民则具君身,形端影斯正。 - 注释: “民则”指的是百姓;“具”即具有、拥有;“君身”指君王本身;“形端影斯正”意即人端正了(行为),影子也跟着端正了。 - 赏析: 这句诗表达的是君主如果能够以身作则,那么他的德行和行为就会像影子一样随之端正。 第二句:圣神治天下,所贵能尽性。 - 注释:
注释: 杂言其十三 礼乐教化百姓,是片刻难舍的身外物。 亲自实践本敬和的礼节,制作和谐天地人和的音乐。 鸣鸟随着音乐来到,当地的风俗因此而淳朴。 夸夸其谈的人多么卑微,治理国家只是空谈而已。 固陋昧于常典,淫乱丧尽天性。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礼乐教化的诗,通过礼乐教化来影响和改变人们的行为和思想,从而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 第一句“礼乐化民具,斯须难去身。”表达了作者对礼乐教化的看法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杂言 其十七 君德本于学,得师圣则然。 成昭与君畴,千古光遗编。 我爱版筑士,致君有名言。 惟学念素志,进脩若渊泉。 愚闇基世祸,瞽行成自专。 厥首用颠殒,邦家徒弃捐。 译文: 君主的品德来源于学习,得到老师的智慧就如此。 成为君主的人和君王一样,千古流传的是他们的篇章。 我喜爱那些筑城的人,他们能够为君主提出有益的建议。 只有学习才能记住自己的初心,进步如同深渊的泉水。
【注释】 1. 祖龙:指秦始皇。沙丘:古地名,在今河北广宗县西北。秦始皇于公元前210年病死于此。 2. 秦鹿:秦朝的图籍。特竞获:特别争夺。 3. 尉佗:即汉初名将陈豨(xī)。南夷:南方蛮族。 4. 陈胜(shèn):秦末农民起义领袖。 5. 黔首:古代称百姓为“黔首”。罹锋镝:遭受刀剑之苦。 6. 隆准:高鼻凸嘴的人。人:《汉书·武帝纪》作“民”,意谓人民。 7. 芒砀(dàng
【注释】 贝锦:贝壳制的锦绣。进轻翾:飞入轻薄的天空。家邦:国都。遭酖毒:被毒害。触龙诚成佞,桀恶弥以沃:触龙(赵武灵王)虽然诚心向善,但纣王的残暴更加严重。伤哉龙逄死:可惜龙逄死了。松社走麋鹿:指商纣王的鹿台。殷鉴谅匪遥,举行一何酷:殷商的教训多么遥远,商纣的行为多么残酷啊。廉来煽凶祸,大圣遭僇辱:廉颇被陷害,使赵国遭到羞辱。玉马忽朝周,谁云罄忠告:周穆王的骏马忽然来到西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