蚤岁游东鲁,从师学步趋。
齑盐三尺命,行李一囊书。
往事随黄鹄,空场絷白驹。
宦情都净尽,欹枕忆耕锄。

【注释】

蚤岁:早年。东鲁:春秋时鲁国,在今山东曲阜一带。步趋:走路时身体挺直、脚步整齐的样子。齑:腌菜。盐:指调味品。三尺命:指家传的三寸长的小印信。行李一囊书:指携带的行装。黄鹄:黄鹤,即仙鹤,这里指隐居。空场:空荡荡的场地。絷白驹:拴住骏马。都净尽:都已完全消失。欹(yī)枕:斜靠枕头。耕锄:耕田锄地。

【赏析】

《和张受益二首》是作者与友人张受益唱和的作品。此诗为第二首,写诗人早年从师游学的情景。

开头两句“蚤岁游东鲁,从师学步趋”,点明题旨,说明自己少年时期曾跟随老师学习,并学会了走路时的规矩。“步趋”是古人步行时的一种姿势,要求行走时两脚交替迈步,身体挺直,步伐整齐。“学步趋”就是学习这种姿势。“蚤”(读音sǎo,早),表示时间很早,“东鲁”是古地名,这里指春秋时期的鲁国,在今天的山东省曲阜市一带。“从师学步趋”,是说少年时代,就跟着老师学习走路的规矩。“从”,表示跟随着;“师”,表示师傅;“学步趋”,意思是学习走路时的姿势,这是学习的第一步,也是最基本的一步。这两句诗表明诗人少年时代就跟随老师学习,掌握了走路的正确姿势,并且终身不忘。

接着两句“齑盐三尺命,行李一囊书”,具体描写了当时的情景。“齑盐”,是一种用豆粉发酵后做成的调味品,颜色微绿,味道酸而略苦,可以食用,也可以作为祭祀用品。“三尺”指的是一尺长的布条,古代用作印章的边饰,上面常常刻着姓名或官职,以示身份。“行李”,是指出行时所带的物品。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当年跟随老师的学习生活中,随身携带的行李非常少,只有一袋书,里面装满了各种书籍。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早年求学时生活简朴,学习刻苦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读书人求学艰苦、清贫的生活状况。

接下来两句“往事随黄鹄,空场絷白驹”,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感慨之情。“黄鹄”是传说中的一种神鸟,它经常栖息在高空中,有时飞到远处去觅食,有时又回到原来的栖息地。“空场絷(zhí)白驹”,是用两个典故来表达对过去生活的追忆之情。“空场”,意思是空旷的地方,没有其他人在场;“絷”,是用绳捆绑的意思。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过去的日子就像一只飞翔的大雁一样,时而飞到远处去觅食,时而飞回原来的地方。而那时的自己却像一匹被束缚在空场上的骏马一样,无法展翅飞翔。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反映了他当时的处境和心情。

最后两句“宦情都净尽,欹枕忆耕锄”,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之情。“宦情”,指的是做官时的感情和态度;“净尽”,意思是全部消散、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做官时的各种感情都已经全部消散了,如今只能斜靠枕头回忆起从前耕田锄地的情景。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之情。诗人回忆了过去的农耕生活,那是一份朴实、勤劳和宁静的生活,远离了官场上的名利之争和尔虞我诈。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朴素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早年求学的经历和当时的社会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生活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读书人求学艰苦、清贫的生活状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