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道路远,此去复何求。
适意真为乐,浮生底用忧。
云容低野树,风力逆溪流。
喜见梅花笑,相迎傍驿楼。
【注释】
花溪:即今贵阳市的花溪区。道中:在路途中。
适意:称心如意。真为乐:实在是一种乐趣。浮生:虚度的人生,这里指短暂的人生。底用忧:哪里值得忧愁。
云容:云的形状。低野树:低垂的树枝。
风力:风的力量。逆溪流:逆着溪水的流向。
喜见梅:高兴地见到梅花。相迎:迎面迎接。
【译文】
天寒路远,此去又能求什么?
心情舒畅才是乐趣,短暂的生命哪需要忧愁?
云朵低垂覆盖着原野里的树木,
风力强劲吹拂着溪水逆向流动。
高兴看见梅花在驿楼上笑,
我们迎面相迎共叙衷肠。
【赏析】
此诗写诗人在旅途中赏梅的所见所感。首联写途中景色,次联写诗人对旅途的感受,颈联写诗人看到梅花的喜悦,尾联写诗人与友人的相迎之乐。全诗以“适意”领起,从“适意”而“复何求”,又由“适意”而“浮生底用忧”,最后以“适意”作结,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诗中“适意”一词,是全诗的枢纽。诗人在旅途中,因“适意”而感到“适意”,因“适意”而不求“复何求”,因“适意”而不必“浮生底用忧”。这种“适意”的境界,正是诗人所向往的、所追求的精神境界。因此,这首诗既是写景抒情之作,又是表达作者人生理想和审美情趣之作。
诗的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中间由景及情,自然过渡。诗中描绘了一幅清幽秀丽的山水画卷:深冬时节,山峦叠翠,溪水潺潺,白云悠悠,野树参差,风力劲猛。尤其是当诗人来到驿站楼前时,远远就看见一株梅花傲立枝头,盛开得格外鲜艳。这一画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也给诗人一种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慰藉。
这首诗语言平易流畅,音节和谐匀称,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