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叶红欲落,野草青未枯。
健犊起跳浪,脱梏行江隅。
牧人善防闲,为择牧与刍。
母牛徐掉尾,喣妪鸣相呼。
阿童得所托,静中乐华胥。
岂惟置蓑笠,乾坤一蘧庐。
苟能物付物,拱默湛如愚。

【注释】

木叶:指树叶。犊(dú):小牛。浪:指水花。喣(xī)妪:即牧妪,指牧人。阿童:幼年的孩子。所托:指所依靠的地方。华胥、蘧庐:均为古代传说中的地方,华胥在今山东诸城附近,为黄帝之母的游乐地;蘧庐在今河南鹿邑附近,为古代贤人居住的地方。物付物:物我两忘,即道家所说的“无欲”与“无为”。拱默:拱手沉默,不露声色。湛(zhàn)乎:深沉。愚:指糊涂、无知。

【赏析】

此诗描写一个牧童放牧的情景,通过牧童的所见所感,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和谐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意境优美,语言流畅,富有音乐美和画卷美。

首联写景,起笔不凡,“木叶红欲落”一句,用一“欲”字,既写出了木叶由绿而黄,又表明季节已至深秋。“野草青未枯”一句,则从侧面衬托出树木的颜色。二、三两句是牧童的所见。“健犊”句以“健”字形容小牛的健壮,而“跳浪”二字,既形象地写出小牛的活泼可爱,又暗含着小牛挣脱了束缚,可以自由自在地奔跑的意思。“脱梏行江隅”句则是对小牛的行动的具体描绘,它不仅表现出小牛的机敏灵活,也反映出牧童对它的喜爱。

四、五两句是牧童的所闻所见。“牧人善防闲”一句是牧童对牧人行为的赞美,“善”字说明他认识到牧人对牛的精心饲养,而“防闲”一词,则表明牧人对牛的驯养方法高明得当。“为择牧与刍”一句则是牧童对牧人行为的进一步肯定,说明牧人不但精心饲养,还善于选择草料,使牛吃得很可口。这两句诗不仅表现出牧人的勤劳智慧,也表现出牧童对牧人的崇敬之情。

六、七两句是牧童的所见。“母牛徐掉尾”一句,既写出了母牛的动作,又表明它的性情温顺。“喣妪鸣相呼”一句则是对牧妇的描写。牧妇对牛的爱护和对牧童的关怀之情跃然纸上。“阿童得所托”一句是牧童对自己归宿的描述。“所托”一词既指他所依附的地方,又指他的归宿之所。“静中乐华胥”一句则是他对自己所处之地的描绘。“乐”字既表明他内心的喜悦,也表明他对所处之地的满足。

八、九两句是牧童的所思与所想。“岂惟置蓑笠”一句,既表明牧童对牧人所处之地的向往,又表明他希望与牧人一样能够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乾坤一蘧庐”一句则是对牧人居住之地的描绘。“蘧庐”一词既是对居住之地的称呼,又是对人生境界的一种追求。“苟能物付物”一句既是对自己所处之处的描绘,也是对生活真谛的追求。“物我两忘”“无欲”“无为”等词语都是对这种境界的具体描述。

这首诗通过对一个牧童放牧情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谐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语言流畅,意境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