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颓墙下,周宣石鼓眠。
苔分敲火迹,雨洗篆蜗涎。
野老偷为臼,居人打卖钱。
有形终亦尽,流落谩堪怜。
【注释】
石鼓:周宣王时刻有“石鼓文”的铜鼓。石鼓文,即《石鼓文》,是周宣王时期刻在石碑上的文字。
颓墙下:倒塌的墙壁之下。颓墙,倒塌的墙。
周宣石鼓眠:周宣王时期的石鼓卧在地上。周宣王,西周王朝最后一个国王,名姬宫。公元前796~前771年在位。他继承其父桓公的事业,继续推行周公的礼乐制度,史称“成康之治”。
敲火迹:敲击石鼓,使石鼓上的火纹显露出来。
篆蜗涎:指用墨汁涂抹的痕迹。篆,古汉字的一种字体,指刻有文字的物体。
野老偷为臼:一位乡村的老人偷偷地制作石磨来磨米。
居人打卖钱:居住在城里的人出售粮食换取钱财。打卖,出售。
有形终亦尽:有形状的东西终究也是要耗尽的。终,最后。
流落谩堪怜:到处流浪,没有人怜悯。谩,通“漫”,随便,随意。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对石鼓和周代文物的热爱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首联描绘出一幅荒凉的景象,暗示着国势衰败,物象凋零。颔联写石鼓上的火纹被敲打后显现出来,而周代的印章则被墨汁涂抹。这些细节描写展现了古人的聪明才智和精湛技艺。颈联描绘出一幅乡村老人制作石磨来磨米的画面,而城市中的人则通过出售粮食换取钱财。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认为有形之物终究会耗尽,而人们却四处流浪,得不到别人的怜悯。整首诗充满了对古人智慧和文化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