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儿思父母怜儿,忍见铭旌独返时。
毕竟江鱼与蝼蚁,世间何物最堪悲。
【注释】
- 王公:指御史大夫王思义,因被贬为永州司马而称。
- 铭旌:古时丧事用竹竿或木杆插在棺前,上面刻有死者名字和生平事迹的木牌,叫“铭旌”。此处指王思义的灵牌。
- 返:回乡。
- 蝼蚁:蝼蛄,蚂蚁。
- 堪悲:值得悲伤。
【译文】
孤儿思念父母怜惜幼子,忍心看见王郎的灵牌独自返回时。
毕竟江河中的鱼与蝼蛄蚂蚁,世上有什么比人更值得悲伤?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公元809年(唐宪宗元和四年)被贬为道州刺史后所写的一首五言古诗。当时,诗人已经远离了长安,开始了他贬官的生涯。这首诗就是他在贬居期间所作,表达了他对亲人的深深怀念之情。
首句“孤儿思父母”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深深思念和愧疚之情;第二句“忍见铭旌独返时”则进一步描绘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他在面对自己的父亲去世时的悲痛,以及面对自己母亲离世时的无奈。这两句诗充分展现了作者的情感深度和复杂性。
第三句“毕竟江鱼与蝼蚁”,则是对前两句的巧妙回应和升华。这里,诗人以江鱼与蝼蚁为例,形象地描绘了人间的苦难和不幸。他通过这个比喻,表达了对世间万物都值得同情和怜悯的观点。
最后一句“世间何物最堪悲”则是对全诗的总结和升华。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即世间还有什么比人更值得悲伤的呢?这个问题引发了读者的思考,也引发了对人生、命运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
这首诗是一首情感深沉、意境深远的诗篇。它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亲情的深切怀念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同时,它也展示了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和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