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藜初出城西门,万株红叶如云屯。
芙蓉峰前问行路,宛宛一线随潺湲。
水声渐远山渐近,弱萝纤葛手所扪。
须臾横侧变峰岭,高岸忽复为平原。
细泉浏浏竹竿直,石树骈立疑同根。
剥金败碧逢废刹,犹以第一名其轩。
天明独去吊遗迹,玉女委蜕空丘墦。
楼居西起望明灭,石扉呀若山之樊。
罅幽穴险径沮洳,膝行匍匐不得奔。
剨观崖广架寥泬,双龙绕霤蟠蜿蜿。
纷纶怪状满岩腹,熊虎踞伏鸾凤骞。
其馀琐细无不有,形求象索难具言。
前趋林麓却下缒,俯瞩九地穷涯垠。
青枝翠羽不复辨,但听风水声喧喧。
高烧松炬度其背,珠箔忽随华灯繁。
耸身上出指绝顶,碧桐高下弥山园。
遥穿蓬艾踏云雨,险艰从此不易论。
秋毫细路莫容足,下瞰不测傍无藩。
怪藤如钩草如剑,举首仰叹愁攀援。

【注释】

杖藜:拄着拐棍。

万株红叶如云屯:形容枫树的叶子像红色云彩一样密集。

芙蓉峰:指芙蓉峰山。

宛宛一线随潺湲(quán,泉水流动声):仿佛一条线随着山涧的水流蜿蜒流淌。

弱萝纤葛(qiǎo,柔弱下垂的草茎):柔细的藤蔓和细小的葛草。

须臾:片刻,一会儿。横侧:横亘在两侧。变峰岭:变成山岭。高岸:高大的河岸。复为平原:又变成了平坦的地面。

浏浏:水流声。竹竿直:笔直挺拔的竹子。

石树骈立疑同根:岩石和树木交错生长,好像它们本是一体。

剥金败碧:形容石头上长满了苔藓,颜色斑驳如同被剥去了金色、碧色。逢废刹(shà,倒塌的寺庙):遭遇废弃的寺庙。

天明独去吊遗迹:天刚刚亮时,独自一人来到遗址凭吊。

玉女委蜕空丘墦(fǔ,土堆):玉女化为的躯体已经腐烂,只剩下空荡荡的土堆。

楼居西起望明灭:站在楼上可以看见远处山峰的明亮与昏暗。

石扉呀若山之樊:石制的大门宛如山间的篱笆。

罅幽穴险径沮洳(jù,泥泞不堪):狭窄的洞穴里满是泥土和积水,难以行走。

剨观:目光锐利地观察。崖广架寥泬(liáo kuì,空旷而高远):高高的悬崖上空旷开阔。

双龙绕霤蟠蜿(wān,盘曲曲折):两条小龙缠绕在水道上盘旋曲折。

纷纶怪状满岩腹:各种各样的怪异形态布满岩石的内部。熊虎踞伏鸾凤骞(qiān,盘旋飞翔):像熊、虎那样蹲伏,像鸾、凤那样飞翔,形容奇形异态。

其馀琐细无不有:其他细微的地方都应有尽有。形求象索难具言:用形象去描绘那些东西真是难以用言语表达清楚。

前趋林麓却下缒(di,从高处下撤绳索):前面走的是林间小道,却要下到山谷里去。

俯瞩九地穷涯垠:低头俯瞰四周大地,直到边际。

青枝翠羽不复辨:再也分辨不清那青枝翠绿的羽毛了。但听风水声喧喧:耳边只听见风声和水声交织在一起。

高烧松炬度其背:高高地燃烧松木火炬照亮他的背影。珠箔(bó,珍珠装饰的帷幕)忽随华灯繁:忽然之间,珠帘般的帷幕随着华丽的灯光显得更加灿烂。

耸身上出指绝顶:他奋力向上攀登直至最高处。碧桐高下弥山园:碧绿的梧桐树高低错落,覆盖着整个山野。

遥穿蓬艾踏云雨:远远地穿过茅草和蒿草,踩着云彩雨露。险艰从此不易论:从这险峻的地方走出,就再也不是容易的事情了。

秋毫细路莫容足:秋天的小路上连一只小小的虫子也容不下。不测傍无藩(pán,屏障):四周没有遮蔽物,无法预测前方的险恶。

怪藤如钩草如剑:奇特的藤条像弯钩,草木像刀剑。举首仰叹愁攀援:抬头看着,感叹着如何攀缘呢。

【赏析】

《金华山赠同游者三十韵》,此诗作于公元830年(唐宪宗元和五年)。是年九月十五日,韩愈自长安还至河南,途中经过金华山,写下了这首诗。

首联“杖藜初出城西门,万株红叶如云屯。”写诗人清晨拄着手杖刚出门,眼前一片万株红彤彤的树叶就像一片片红色云朵聚集在一起,令人感到新奇、美丽。

颔联“芙蓉峰前问行路,宛宛一线随潺湲。”写诗人在美丽的芙蓉峰前询问路人如何行走,只见那道路弯曲曲折,像是一条线沿着山涧潺潺流过。诗人以“宛宛”形容道路的曲折,以“一线”比喻其蜿蜒曲折的样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条山路的蜿蜒曲折。

颈联“水声渐远山渐近,弱萝纤葛手所扪。”写当听到水声越来越远,而山景则渐渐清晰起来时,诗人伸手摸索着那柔弱的藤蔓和细小的葛藤,感受着大自然的魅力。

尾联“剨观崖广架寥泬,双龙绕霤蟠蜿咢。”写在陡峭的山峰上眺望着广阔的天空,只见两股龙形的河流绕着山腰流淌,形成了一种优美的景观。诗人用“剨观”(目光敏锐地观察)来形容自己的视角,用“双龙绕霤”(两股龙形的水流环绕着山脚)来描写山中的景色,展现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这首诗通过描写金华山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同时,诗人也在诗中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表达了自己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的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