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杨友直,字儗汉中郎。
画若锥穿石,垂如雨漏墙。
舞花羞女美,醉草笑僧狂。
昨日鸿都学,烦君写数行。

诗一:

洛阳杨友直,字儗汉中郎。

  • 注释:洛阳,即洛阳地区,古代中国的中心之一,是文化和政治的中心。这里的“杨友直”可能是一个人名,字号为“儗”。字是中国古代文人的别号或表字,用以表示其志向与人格。“拟汉中郎”,意指他的字号取自汉代著名将领的名字,可能暗示他的雄心壮志和英勇无畏的品质。
  • 赏析:通过描述杨友直的姓氏和字号,诗人展现了对这位文人的尊重和赞赏。同时,也表达了对其卓越才华的认可和期待。

诗二:

画若锥穿石,垂如雨漏墙。

  • 注释:这句话描述了杨友直的绘画技艺非常高超。”若”在这里作比喻使用,将画比作能穿透石头的锥子,形象地描绘了画家笔触的力度和深度,显示出他画作的精准和力量。”垂如雨漏墙”则形容他的画作如同细雨般柔和而细腻,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杨友直绘画技艺的赞美,展示了他对艺术的精湛造诣和对美的独到理解。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文人雅士对于书画艺术的崇尚和追求。

诗三:

舞花羞女美,醉草笑僧狂。

  • 注释:这里用“舞花”和“醉草”来形容杨友直的作品生动有趣。”羞女”可能是指羞涩的女子,暗喻作品具有女性柔美的特征;”笑僧”则可能指的是那些欣赏这些作品的僧人,他们因被杨友直的作品所吸引而表现出一种愉悦、自在的态度。

  • 赏析:通过对比“羞女”和“笑僧”,诗人不仅赞美了杨友直的艺术成就,还表达了对他作品所引发的社会反响的肯定和欣赏。这种表达方式既展现了诗人对艺术作品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他对生活情趣的热爱和关注。

    诗四:

    昨日鸿都学,烦君写数行。

  • 注释:“昨日鸿都学”指的是在古代,学习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被视为一种重要的修养和追求,而“鸿都学”则是其中最为著名的学府之一。“烦君写数行”则表达了诗人希望杨友直能够继续他的艺术创作,并希望他能够将所学所得传达给更多的人。

  •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杨友直艺术成就的敬仰,同时也希望他能够继续传承和发展自己的艺术事业。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诗人对艺术的追求和热爱,也展现了他对朋友的关心和支持。

《赠杨友直》是一首充满赞誉之情的作品,通过对杨友直及其作品的赞美,传达了诗人对艺术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