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复春雨,层阴覆碧波。
石高龙影卧,林迥鹤声过。
解佩猗兰浦,扬旌落木坡。
佳人翠袖薄,日暮欲如何?
诗句赏析:
诗句原文: 江上复春雨,层阴覆碧波。 石高龙影卧,林迥鹤声过。 解佩猗兰浦,扬旌落木坡。 佳人翠袖薄,日暮欲如何?
诗句翻译:
- “江上复春雨,层阴覆碧波。”描述的是江上又下起春雨,层层的阴云笼罩着碧绿的波浪。
- “石高龙影卧,林迥鹤声过。”石头很高,龙影倒映其中,而树林中传来了鹤的叫声。
- “解佩猗兰浦,扬旌落木坡。”有人解开佩饰在芬芳的草地上行走,旗帜在落叶坡度飘扬。
- “佳人翠袖薄,日暮欲如何?”美丽的佳人穿着单薄的袖子,黄昏时分她将怎样度过这一天。
- 关键词汇解析:
- “江上”:指江水之上,常用来表达诗人的情感与所见景象紧密相连。
- “复春雨”:重复出现,强调春雨的到来,增添了诗意的层次感。
- “层阴覆碧波”:使用“层阴”和“覆”字描绘雨后的景色,使人感受到一种朦胧的美。
- “龙影”:“龙影”在这里可能象征着风雨过后的自然之美。
- “扬旌”:象征军队或某种力量,这里可能寓意着某种力量或情感的传播和影响。
- “翠袖薄”:形容女子衣着的美丽与轻薄,同时也可能暗示着女子内心的脆弱或不易察觉的情绪。
- 诗句结构分析:
- 此诗采用了五言绝句的形式,每句五个字,共四句,简洁明了地表达了诗人对江上春雨、自然景物的感受以及人物的心情。
- 通过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情感世界。
- 创作背景:
- 此诗可能是在元代某个文人雅集或私人场合所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短暂易逝的感慨。
- 通过对春天雨后江上景色的描绘,以及对人物内心情感的抒发,诗人传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 文化意义与价值:
- 这首简短的诗歌不仅美化了语言,还深刻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及对生活美好的追求。
- 通过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这首诗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首佳作,被后人传诵并研究。
虞集的《题朱邸竹木》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山水诗,而是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通过对其深入的解读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