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晰有高志,悠然舞雩春。
接舆谅非狂,行歌归隐沦。
周也实旷士,天地视一身。
去之千载下,渊明亦其人。
归来北窗里,势屈道自伸。
仕止固有时,四子乃不泯。
九原如可作,执鞭良所欣。
【注释】:
次韵舜举四慕诗
子晰有高志,悠然舞雩春。
接舆谅非狂,行歌归隐沦。
周也实旷士,天地视一身。
去之千载下,渊明亦其人。
归来北窗里,势屈道自伸。
仕止固有时,四子乃不泯。
九原如可作,执鞭良所欣。
【译文】:
子夏有高远的志向,悠然自在地在春天的舞雩之下。
接舆固然不是狂人,但他行歌而归隐。
周公确实是个旷达之士,天地在他眼中不过是身外之物。
离开他已经千年了,陶渊明也是这样的人。
他归来到了北窗下,虽然地位低下却能自我伸展。
做官或不做官都有它的时候,这四位贤人至今没有被遗忘。
如果能在九泉之下做个贤人,那拿着鞭杖也是值得高兴的。
【赏析】:
这首次韵诗是诗人在为友人送别时所作。诗中通过描绘几位古代贤人的事迹,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和对他未来的美好祝愿。
诗人以“子夏有高志,悠然舞雩春。”开篇,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志向高远的赞美。舞雩,是一种古代的祭祀仪式,人们会在这里举行祭拜活动,同时进行歌舞表演。这里用舞雩来代表春天的到来,象征着生机与活力。诗人通过对舞雩春的描述,表达了对友人志向高远和生活态度乐观的赞赏。
“接舆谅非狂,行歌归隐沦。”则描绘了另一位贤者接舆的形象。接舆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强权政治,因此常常以歌咏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这里用“行歌”来象征他的自由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归隐沦”则表明了他追求精神自由和隐居的生活态度。
再然后,“周公实旷士,天地视一身。”则是对另一位贤者的赞美。周公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他的政治成就和思想贡献都堪称卓越。这里用“旷士”来形容周公,意味着他是一位心胸开阔、思想深邃的人。同时,他将天地作为自己的镜子,反映了他的伟大和崇高。
紧接着,“去之千载下,渊明亦其人。”则将视线转向了陶渊明。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其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而著称。这首诗中,诗人将他比作陶渊明,既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也表达了对他未来的美好祝愿。
“归来北窗里,势屈道自伸。”则是全诗的结尾。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虽然友人离开了,但诗人依然保持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会因为外界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立场。这里的“北窗”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坚定,而“势屈道自伸”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坚持自己立场的自信和勇气。
整首次韵诗通过对几位古代贤者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和对他未来的美好祝愿。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到的审美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