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床何处宜高卧,玉笥西头有白云。
阴过石栏常缥缈,气通窗隙更氛氲。
衣裳润透秋先到,林壑寒迷日易曛。
我亦山中卧云者,不思弘景即思君。

卧云窗为简伯原作

邓雅创作七言律诗赏析

邓雅是元末明初著名的诗人,其作品《卧云窗为简伯原作》流传至今。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吸引了无数读者。接下来将逐句进行解读,并附上注释与赏析:

  • 竹床何处宜高卧

“竹床何处宜高卧?”这句话以简洁的语言提出了一个问题,引发了读者的思考。竹子作为文人雅士喜爱的一种材料,象征着清雅、高洁。在这里,“竹床”可能指的是用竹子制成的床,而“何方”则是一个疑问,暗示着寻找一个理想的地方来休息或思考问题。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想象力,也反映了他对于生活态度的一种追求。

  • 玉笥西头有白云

“玉笥西头有白云。”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在玉笥山的西头,有一片白云缭绕。这里的“玉笥”很可能指的是某个山峰或者自然景观,而“白云”则是自然界中常见的元素,常常被用来象征高远、纯净和神秘。通过把玉笥山比作一个天然的容器,白云被想象成从山上飘落下来的礼物,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使这幅画面更加生动和富有诗意。

  • 阴过石栏常缥缈

“阴过石栏常缥缈”,这句话进一步展开了前面的描述,通过对石栏的描述,诗人试图引导读者的视线深入到更细微的地方。”阴过”可能意味着微暗或昏暗,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而“石栏”则是一道物理的界限,它们之间的过渡被描绘得非常微妙和模糊。这里的“缥缈”形容石栏若隐若现的样子,增添了一层朦胧美。

  • 气通窗隙更氛氲

最后一句:“气通窗隙更氛氲。”表达了一种更为复杂的情感。这里的“气通”可能是指空气流动,使得窗隙中的气体变得浓厚;而“氛氲”则形容这些气体充满了整个空间,形成了一种朦胧的氛围。这种描述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暖而又略带潮湿的气息,可能是在夜晚或是雨后的清晨,空气中弥漫的是一种清新而又湿润的味道。

  • 赏析

邓雅的这首作品以其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赢得了读者的喜爱。诗中的每一个字都经过精心挑选和布局,旨在传达一种宁静、和谐与美丽的感觉。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物的情感状态,诗人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既真实又幻想的世界。此外,这首诗还体现了邓雅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以及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邓雅的《卧云窗为简伯原作》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也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哲学的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邓雅的艺术风格和他的创作背景,从而更深入地欣赏他的文学成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