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眉山苏学士,望湖亭上忆高风。
心胸自可吞彭蠡,眉宇何如见华峰。
旧日题诗留篆刻,平生为国守精忠。
文章千古谁能似,湖水滔滔日向东。
注释:
- 望湖亭:位于四川省眉山市,是东坡先生苏东坡曾经游历过的地方。
- 坡仙:指苏轼(苏东坡)。
- 高风:高尚的风范。
- 彭蠡:古代地名,今属江西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湖泊之一。
- 华峰:即华山,中国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和历史文化名城。
- 篆刻:古代的一种印章制作技术,通过雕刻、烧制等方式将文字或图案刻在青铜、玉石等材料上,形成具有艺术价值的印章。
- 文章千古:指文章流传千秋,永远被人们传颂。
- 湖水滔滔:形容湖水浩渺无边,波涛汹涌。
赏析:
这首诗是苏东坡在望湖亭读坡仙诗后重题的四首诗中的一首。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苏东坡高尚风范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之情。
首句“不识眉山苏学士”,诗人表示自己对苏东坡的不了解,但当他看到苏东坡的诗作后,却深深地被其才情所折服。这里的“眉山”指的是苏东坡的故乡眉山,也就是今天的四川省眉山市。
接下来的句子“望湖亭上忆高风”则直接点明了诗人在望湖亭上的所见所感。诗人回忆起了苏东坡的高风亮节,感叹他的胸怀宽广到足以容纳整个彭蠡湖(古代的湖泊名),而自己的眉宇之相又如何能够与见华峰的苏东坡相比呢?这里的“华峰”指的是华山,是中国古代五岳之一的著名山峰。
接下来的两句诗“旧日题诗留篆刻,平生为国守精忠”则是诗人对苏东坡的赞美之词。他认为苏东坡曾经在他的诗词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他自己也一直坚守着为国家尽忠的初心。这里的“篆刻”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印章制作技术,诗人通过这个词语来表达他对苏东坡诗词艺术的欣赏。
最后两句“文章千古谁能似,湖水滔滔日向东”则是诗人对于历史长河的思考。他认为只有像苏东坡这样才华横溢的人才能够写出千古传诵的文章,而湖水滔滔东流的美景更是让人感叹不已。这里的“文章千古”指的是苏东坡的诗词作品流传千古,永被人们传诵;而“湖水滔滔日向东”则是对大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苏东坡的怀念以及对大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长河中优秀人物的敬仰,以及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