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识杜清碧,深居武夷山。
采药紫芝岭,行歌白云间。
天根深可蹑,月窟高可攀。
天子召不起,道人闲往还。

《会杜清碧·其二》是元朝诗人萨都剌的作品,全诗如下:

我识杜清碧,深居武夷山。
采药紫芝岭,行歌白云间。
天根深可蹑,月窟高可攀。
天子召不起,道人闲往还。

接下来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赏析:

  1. 作者介绍:萨都刺(1272年—1357年),字天章,号方回生,又号石田、石田先生等,元代文学家、书法家、戏曲作家。他出生于浙江瑞安,早年随父经商,曾一度为僧,后归隐于杭州西湖之滨。他的诗词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尤其是山水田园类题材,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对生活的态度。

  2. 诗句翻译

  • 我认识杜清碧,深深居住在武夷山。
  • 采集紫芝在青芝岭,行走时唱着歌在白云间。
  • 天根深厚可以踩踏,月窟高远也可攀登。
  • 天子召请却不赴,道人闲适往来游。
  1. 诗意解析
  • “我认识杜清碧”,这里的“杜清碧”可能指一位隐居山林的隐士或是诗人心中的某个理想形象。诗人对这位人物有着深刻的了解和认同,表达了自己对这位人物生活方式的向往和尊重。
  • “深居武夷山”,描绘了这位人物选择隐居的生活态度,暗示了对纷扰世界的一种超脱和避世。
  • “采药紫芝岭,行歌白云间”,描述了这位隐居者的日常生活和活动场景,展现了一种与大自然亲密无间的生活状态。
  • “天根深可蹑,月窟高可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中某些神秘而崇高之地的敬畏之情。
  • “天子召不起”,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身份的界定,即不是追求权力地位的人,而是追求心灵自由和精神独立的隐者。
  • “道人闲往还”,反映了诗人对于道教修行生活的理解和体验,认为这是一种远离尘嚣、修身养性的生活方式。

通过对《会杜清碧·其二》的逐句解读和赏析,可以看到诗人萨都剌通过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个远离世俗喧嚣、亲近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生活态度的表达,也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理念的一种倡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