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何人到,西天此路通。
寻经舍卫国,避暑醴泉宫。
盛夏不挥扇,平时常起风。
遥瞻仙仗簇,复有彩云笼。
【注释】
开平书事 其四:这是开平四年(910)作者在幽州任上所作的一组诗之一。
北海何人到:北海,指唐玄宗。李白曾于天宝三年(744)自蜀返京,途经东都洛阳。
西天此路通:唐时以长安为西都,称京城长安为西京或西天、西凉。
寻经舍卫国:佛教认为西方有极乐世界,是诸佛菩萨居住的地方。故称西行求取佛经之路为“西天”。舍卫国为佛经中释迦牟尼的故乡。这里指诗人从长安出发去西域途中经过的某地。
避暑醴泉宫:据《旧唐书·音乐志》记载:“天宝十三载(754),改太常乐为仙乐。仙乐本出于醴泉宫。”
盛夏不挥扇:盛夏,夏季。
平时常起风:平常的时候,风常常吹得很大。
仙仗簇:指仙人所持之仪仗,簇,聚集,环绕,这里形容仪仗之多。
复有彩云笼:又有彩云笼罩着。
【赏析】
李白的《开平侍宴应制》一诗,写自己奉召入京的高兴心情,并借古讽今,表达了他希望皇帝能够像唐太宗一样善于治理国家的愿望。《开平书事》共四首,这是第四首。
首句即点出了地点,地点就在幽州。“北海”即指当时的唐玄宗,当时李白在幽州的节度使幕府中作客。“何人”二字表明了他对玄宗的敬仰之情。第二句“西天此路通”,既表明了地理位置,又表明了交通的发达。唐代与西域交往非常频繁,陆路和海路都有往来,而且西域各国也经常派人来唐经商。
第三句是说李白这次去西域的目的是什么。“寻经”,就是求取佛经;“舍卫国”,是指佛经中释迦牟尼的故乡。这里的“西天”就是指西域,也就是现在的新疆一带。
接着写李白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避暑”、“避暑”两句是说在炎热的夏日里,李白来到醴泉宫避暑。“醴泉宫”是古代帝王避暑的处所,位于骊山北麓。这两句诗写出李白一路奔波的辛劳,同时也表现出他的旷达豪放的个性特点。
最后两句是写李白看到的景象。“盛夏不挥扇,平时常起风”,是在说夏天虽然很热,但他并不感到炎热,因为西域气候干燥,很少出汗,所以用不着扇子;而平时天气虽然凉爽,但西域风大,所以也很少用风扇。“遥瞻仙仗簇,复有彩云笼”是在说李白看到远处有许多仪仗队,还有五彩祥云缭绕着它,这两句写出了他所看到的西域风光的瑰丽奇伟,也表现了他的豪迈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