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势斜临北,河流稳向东。
龙庭行万里,虎路达三嵏。
番女裁皮服,奚儿控角弓。
长吟对落景,独坐感飞蓬。
【译文】
地势倾斜北,河流平稳向东流。
龙庭行万里,虎路通三嵒。
番女裁皮衣,奚儿控角弓。
长吟对落景,独坐感飞蓬。
【注释】
开平书事四首:指唐代李德裕所作的《开平县记》。四首诗分别记叙了在开平和宁的一段时期,以及作者对这一时期的观感和评价。
其三:此篇为第三首。
势斜临北:地势倾斜着向南面。
河流稳向东:水流平稳地流向东方。
龙庭:这里指代皇帝所在之地。
行万里:行走万里。
虎路通三嵒:虎路通向三嵒山,这是作者的想象之词,意思是说,道路畅通,可直达目的地。
番女:指少数民族女子。
裁剪(qiǎn zhe)皮服:缝制皮衣。
奚儿:古族名,居住在今河北北部一带,故地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境内。此处泛指塞北民族。
控角弓:拉弓射箭。
对落景:面对落日。
长吟:即“长咏”,吟诵。
独坐:独自坐着。
感飞蓬:感叹飘零不定。
【赏析】
这首诗是李德裕于会昌三年(843)任镇南节度使、开州(今四川开县)刺史时所作。诗人以雄壮的笔触,描绘了当时边地安定繁荣的景象。全诗意境开阔,气势豪放。
首联写地势形势与河流走向。首句“地势斜临北”写出了地势的倾斜,“河流稳向东”则写出了河流平稳地流向东方。这一句中,诗人用“斜”、“稳”二字将地形特点和河流走向勾勒出来,形象生动。
颔联写皇帝所在的龙庭与通往三嵒山的道路。“龙庭”是皇帝所居之地的别称,这里用来代指朝廷;“虎路通三嵒”,则是想象之路直通三嵒山。这两句诗中,诗人用“龙庭”与“虎路”两词,形象地描绘出朝廷与边疆之间的联系,同时也暗示了朝廷与边疆之间密切的联系。
诗人又描绘了番女和奚儿的生活场景。“番女裁皮服”写出了少数民族女子们善于缝制皮衣;“奚儿控角弓”则描写了奚族人民善于拉弓射箭,展现出一派繁荣景象。这两句诗中,诗人通过具体的形象描绘,展现了少数民族的勤劳勇敢和富饶美丽。
颈联写诗人自己的心情。“长吟”是诗人独自吟诵的意思,“对落景”则是面对落日的情景。这两句诗中,诗人通过自己的内心独白,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之意。
尾联则是诗人对于飞蓬的感叹。“独坐感飞蓬”中的“飞蓬”指的是随风飘荡的草茎,象征着漂泊不定、无所归宿的命运。而“感飞蓬”则是指诗人对于这种命运的感慨与思考。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开阔雄浑,充满了浓厚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