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渡方舟小,无家道路长。
大荒天渺渺,沧海日茫茫。
水母浮还没,风鸳出复藏。
不须寒雁叫,客意已凄凉。
有渡
有渡方舟小,无家道路长。
大荒天渺渺,沧海日茫茫。
水母浮还没,风鸳出复藏。
不须寒雁叫,客意已凄凉。
译文:
渡过小船的小舟,没有固定的家园道路漫长。广阔的原野上天空辽阔而渺茫,茫茫的大海中太阳显得遥远而模糊。水中漂浮的水母还未显现,而风中的鸳鸯又再次隐匿。不必再听那寒冷的雁鸣声,我的心意已经变得凄清。
注释:
- 渡:指船只。
- 方舟:指小舟。
- 无家:没有家。
- 大荒:形容广阔无边的田野。
- 天渺渺:天空辽阔而渺茫。
- 沧海:大海。
- 水母:水生动物的一种,在水中漂浮。
- 风鸳:风中的水鸟。
- 寒雁:指寒冷中的雁。
- 客意:旅途中的心情。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旅途景象和心情的诗作。诗人以“有渡方舟小”开头,表达了自己身处小舟之中的情景,暗示了旅途的开始。接着,“无家道路长”表达了旅途的孤独与迷茫,没有固定住所的路途显得异常漫长。
接下来的四句诗,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象,如“大荒天渺渺”,“沧海日茫茫”等,通过这些生动的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描述的环境中,感受到了旅途的广阔和辽远。
在第五、六句中,诗人通过对“水母浮还没”和“风鸳出复藏”的描述,形象地展现了旅途中遇到的自然现象,以及它们对诗人心情的影响。这些自然现象的出现,既给诗人带来了惊喜,也增添了旅途的神秘感和趣味性。
诗人通过“不须寒雁叫,客意已凄凉”表达了自己的心情。这里的“寒雁叫”象征着孤独和思乡之情,而“客意已凄凉”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凄凉感受。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成功地营造了一种孤独、辽远却又充满诗意的旅途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