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本山东农,臣诚田舍翁。
臣以隋末乱,出仕蒲山公。
蒲山愎谏自用,故臣言不用,臣计不从。
百万粮,一日尽,百万众,一夕空,力屈事去归山东。
臣义不忍弃故土,事仇充,相随西来朝真龙。
先帝不臣识,大臣不臣通。
故臣上书自请安山东。
山东归皇图,授臣洗马之职在东宫。
东宫多不德,兄弟不相容。
臣教太子剪黑闼,亲元戎。
又教太子除陛下,太子不臣庸。
太子既死,先帝命臣听陛下处分,臣安敢效匹夫小谅自与逆党同。
陛下以臣尽心所事,赦臣死罪,除臣秘书,登臣政府爵位崇。
臣于是感激,时时进谏开皇衷。
陛下幸而时听臣言,以致四海太平年谷丰。
使陛下功德及尧舜则臣心喜,小有过失则臣心忡。
是以不四年中而有三代风。
陛下初年诚心听谏,故天耳聪。
今听谏不逮昔,故天耳聋。
这首诗是魏徵的《代魏徵田舍翁词》。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 臣本山东农,臣诚田舍翁。- 我是山东的农民,我的确是个平凡的农夫。
- 臣以隋末乱,出仕蒲山公。- 我因为隋末动乱,而出来为官,成为了蒲山公的门客。
- 蒲山愎谏自用,故臣言不用,臣计不从。- 蒲山公固执己见而不采纳我的建议,所以我的建议和计划都得不到实施。
- 百万粮,一日尽,百万众,一夕空,力屈事去归山东。- 百万粮食,一天就吃完了,百万人,一个晚上就消失了,因为我的力竭,所以我只能离开并回到山东。
- 臣义不忍弃故土,事仇充,相随西来朝真龙。- 我不忍心丢弃故乡的土地,我为了报仇,所以我和敌人一起向西而来,希望可以成为皇帝。
- 先帝不臣识,大臣不臣通。- 先帝没有识别臣子的意思,大臣也没有臣子的身份。
- 故臣上书自请安山东。- 因此臣子向皇上请求保护山东的安宁。
- 山东归皇图,授臣洗马之职在东宫。- 山东被纳入皇图之中,让我担任东宫的洗马官职。
- 东宫多不德,兄弟不相容。- 东宫有很多不道德的人,他们不能和睦相处。
- 臣教太子剪黑闼,亲元戎。- 臣教导太子剪除黑闼,亲自指挥军队。
- 又教太子除陛下,太子不臣庸。- 又教导太子除去陛下的暴政,但太子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平庸的人。
- 太子既死,先帝命臣听陛下处分,臣安敢效匹夫小谅自与逆党同。- 太子死后,先帝命令臣服从陛下的处置,臣怎么能冒失地和叛逆的党徒站在一起呢?
- 陛下以臣尽心所事,赦臣死罪,除臣秘书,登臣政府爵位崇。- 陛下因为我尽心于您的事业,赦免了我的死罪,任命我为秘书,提升我到政府职位上。
- 臣于是感激,时时进谏开皇衷。- 我因此深感感激,时常进言表达我对皇帝的忠心。
- 陛下幸而时听臣言,以致四海太平年谷丰。- 陛下有幸时常倾听我的劝告,使得四海太平,丰收年景来临。
- 使陛下功德及尧舜则臣心喜,小有过失则臣心忡。- 让陛下的功德达到像尧、舜一样,那臣子就会很高兴;如果陛下有小错误,那么臣子就会感到忧虑。
- 是以不四年中而有三代风。- 因此不到四年的时间里就有了像三代一样的风韵。
- 陛下初年诚心听谏,故天耳聪。- 在陛下初年的时候,您能够真心听取意见,所以上天能够聆听您的心声。
- 今听谏不逮昔,故天耳聋。- 现在陛下听取意见不如过去那样周到,所以上天变得不再能聆听您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