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下塘蒲,芙蓉秋露湿。
不忍生离别,时抱蒹葭泣。

【注释】

(1)《塘上行》:乐府旧题。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当时作者任洛阳尉,因事获罪贬为江浦(今属江苏)尉。

(2)甄后(前137—前58),汉献帝时人,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妹妹。本传说她美貌有才,被曹丕选为皇后。曹丕即位即魏文帝(220年在位),尊称甄氏为“金贵”。后来曹丕废汉献帝建魏,将甄氏迁至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并逼她自尽。甄后死后,曹丕为她筑起金虎台,立一石人,刻上“甄”字,以作纪念。此诗当是诗人怀念甄后的。

(3)白露:二十四气之一,二十四节气中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4)蒹葭:指芦苇一类的植物。

(5)“芙蓉秋露湿”:指荷叶上的水珠,因为秋天天气干燥而结的露水。

【赏析】

《塘上行拟甄后》这首诗是一首拟古之作,诗人以白露时节的塘上之景,来比喻自己思念甄后的心情。

首联“白露下塘蒲,芙蓉秋露湿”,白露时节,池塘边上的蒲草已经长满了水面,秋风中的露水让它们沾湿了。这两句诗描绘的是一幅清新自然的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白露时节的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那清凉的气息和湿润的感觉。同时,这两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二联“不忍生离别,时抱蒹葭泣”,这两句诗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情感。他不忍看到自己心爱的人离别离去,所以常常抱着蒹葭痛哭流涕。这里的“蒹葭”是指一种生长在水中的芦苇,它常常被用来象征悲伤和离别的情感。诗人用“抱”这个动作,形象地描绘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不舍。而“泣”则更加直观地表达了他内心的悲痛。

第三联“白露下塘蒲,芙蓉秋露湿。不忍生离别,时抱蒹葭泣。”与第一联重复,无新意。

第四联“白露下塘蒲,芙蓉秋露湿。不忍生离别,时抱蒹葭泣”,与前两联相同,无新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