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尽燕齐道,来从上国游。
饱经湖上雨,寒泊驿边舟。
朔气雄三辅,关门控九州。
五陵十万户,夹岸起朱楼。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第二首。全诗如下:
行尽燕齐道,来从上国游。
饱经湖上雨,寒泊驿边舟。
朔气雄三辅,关门控九州。
五陵十万户,夹岸起朱楼。
注释:
- 行尽燕齐道,来从上国游:走过了燕地、齐国的道路,来到京城长安游玩。燕、齐是古代的两个地名,这里指代中国北方地区。上国是对中国首都的称呼,游表示游玩、游览。
- 饱经湖上雨,寒泊驿边舟:经历了湖上大雨,在驿站边上的小船上过夜。湖上雨可能指的是黄河、淮河等大江大湖的雨,也可能是指某个具体地点的雨。寒泊驿边舟表示在寒冷的夜晚停靠在驿站边的小船上。
- 朔气雄三辅,关门控九州:北方的寒冷气息雄壮无比,关门是古代的一种建筑方式,用来控制和防御。关是关口、关卡的意思,州是古代行政区划的名称。
- 五陵十万户,夹岸起朱楼:五陵是指长安周边的五个陵墓所在之地,十万户表示人口众多,每一边都有人居住。夹岸起朱楼表示在岸边建造了很多红色的楼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旅行中的感受和所见所闻。首句“行尽燕齐道,来从上国游”表达了诗人经过长途旅行到达京城长安的感慨。第二句“饱经湖上雨,寒泊驿边舟”描写了诗人在旅途中遇到的天气变化及住宿条件。第三句“朔气雄三辅,关门控九州”展现了北方壮丽的景色和雄伟的防御设施。最后一句“五陵十万户,夹岸起朱楼”则表现了长安周边人口众多的繁华景象。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象的描绘,展示了唐朝时期繁荣昌盛的社会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