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倚兰桡,秋江正寂寥。
驿门斜对雨,郡郭远通潮。
急橹看商舶,寒灯见市桥。
隋堤前路近,欲听月中箫。

日暮倚兰桡,秋江正寂寥。

驿门斜对雨,郡郭远通潮。

急橹看商舶,寒灯见市桥。

隋堤前路近,欲听月中箫。

译文注释

在邵伯湖的夜晚,作者日暮时分靠着船桨(兰桡)停泊在岸边。秋天的江面上显得特别寂静。
驿站的大门斜对着倾盆大雨,远处可以看到郡城和潮水相连的景象。
迅速划动的船桨可以看见商船上的货物,寒灯映照着市场的桥梁。
隋朝时修建的堤坝附近,是一条通向月亮的小路,我想在这宁静的夜晚去那里倾听那美妙的箫声。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邵伯湖夜晚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深喜爱和对平静生活的向往。首句“日暮倚兰桡”便勾画出一幅黄昏时分,作者依靠着竹制船桨停泊在邵伯湖畔的画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悠扬的氛围。接着,“秋江正寂寥”进一步强调了这一时刻的宁静与孤独之感,让人感受到秋天特有的萧瑟之美。

第二句“驿门斜对雨”不仅展示了自然景观的壮阔,还通过“驿门”一词暗示了人与环境的互动。这里的“斜对”可能意味着风雨正猛烈地拍打着驿站的大门,增添了一丝动态美。同时,这也可能象征着人生旅途中的起伏不定和变幻莫测。

接下来的诗句“郡郭远通潮”,则通过描述远方城市与水面相连的景象,表现了邵伯湖在夜幕下的另一番风貌。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水域的广阔,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辽阔与深远。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急橹看商舶”、“寒灯见市桥”两句,细致地描绘了码头和市场的场景,生动地捕捉了夜晚忙碌的气息。尤其是“急橹”一词,形象地表达了船只行驶的速度和力量,以及由此带来的紧张和期待感。此外,“寒灯”则给人以寒冷和孤独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夜行商人的艰辛和不易。

“隋堤前路近,欲听月中箫”两句,以隋堤作结,既点明了时间背景(可能是隋朝时期),又巧妙地将诗意引向一个更富有想象空间的境界——月光下的箫声。这种艺术手法使得全诗达到了一个高潮,也使得读者能够超越现实的局限,进入一个更加梦幻和宁静的世界。

整首诗歌通过对邵伯湖夜晚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与自然、现实与理想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于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于自然界美的无限赞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