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节君王诏,军中夜筑坛。
金人归少府,铁骑散材官。
远戍三秋断,严霜万里寒。
功成多意气,歌舞入长安。
【注释】
玉节:指皇帝颁下的符节,借指皇帝。君王诏:天子之令。军中夜筑坛:指李大将军在军中筑起祭坛,以祭祀天地神灵。金人归少府:指李大将军打败了入侵的金军。铁骑散材官:指李大将军的部下被分配到各个地方去守卫边疆。远戍三秋断:指边疆地区长期驻守,没有战事,但秋天到了,还要准备战斗。严霜万里寒:指边关天气寒冷,万里冰封雪覆。功成多意气:指取得胜利,将士们士气高昂。入长安:指将士们凯旋回长安。
【译文】
皇帝颁下符节,军中连夜筑起祭坛,
金军已归,少帅铁骑散去守卫各地;
边疆久戍,战鼓不鸣,秋风已至,仍要戒备严备;
将士们英勇善战,凯旋之日,长安城内外欢腾;
将士们凯旋,歌声响彻长安。
【赏析】
这是一首边塞诗,诗人以“出塞四首”为题,描绘李大将军在军中祭坛上接受皇上的赏赐和命令的情景及将军出征后所发生的变化。全诗语言平实质朴,却能生动地表现将士们的飒爽英姿和爱国热忱,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
首句点明题旨。“玉节”,即皇帝颁给大将的符节,“君王诏”,说明是皇上的命令。“军中夜筑坛”,表明李大将军奉皇上之命,在军中祭奠天地神灵,祈求神灵保佑自己和军队平安无事。第二句承上启下,写李大将军在军中祭奠天地神灵之后,便开始调兵遣将。“金人归少府”,指李大将军打败了入侵的金军,金军败退而归。第三句写战争刚刚结束,但士兵们仍然保持着高度警惕,随时准备战斗。“铁骑散材官”,指李大将军的部下被分配到各个地方去守卫边疆,他们分散开来,守卫着边疆的各处要害之地。第四句写边疆地区的形势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于李大将军的英勇善战,边疆地区已经很久没有战事了。即使到了深秋时分,也没有战事发生,但士兵们还要时刻做好准备,等待敌军的进攻。“严霜万里寒”,“远戍三秋断”,都是对这种情景的写照。最后两句写李大将军凯旋归来,长安城内一片欢腾的景象。将士们战胜敌人,凯旋而归,歌声嘹亮地传遍了整个长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