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僻尘踪少,山深石路斜。
雨中过佛院,云里见人家。
雊雉飞春麦,啼莺绕落花。
流亡今欲尽,几处有桑麻。
《泰山道中》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诗。这首诗描写了在泰山道中的经历,表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追求。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地僻尘踪少,山深石路斜。
雨中过佛院,云里见人家。
雊雉飞春麦,啼莺绕落花。
流亡今欲尽,几处有桑麻。
译文:
地僻人迹罕至,山路弯弯曲曲。
雨中漫步走过寺庙,云雾缭绕中看见人家。
雉鸡在春天的麦田上空飞翔,黄莺在凋零的花朵中啼叫。
流亡的人们如今快要结束了,到处都是桑树和麻地。
注释:
- 地僻尘踪少:偏僻的地方很少有人来,尘埃也很少落下。
- 山深石路斜:山势陡峭,石头铺就的道路弯弯曲曲。
- 雨中过佛院:在雨中走过寺庙。
- 云里见人家:在云雾缭绕中看到人家。
- 雊雉飞春麦:公鸡在春天的麦田上空飞翔。
- 啼莺绕落花:黄莺在凋零的花朵中啼叫。
- 流亡今欲尽:流亡的人现在已经快要结束了。
- 几处有桑麻:到处都是桑树和麻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泰山道中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首联“地僻尘踪少,山深石路斜”写出了泰山道中环境的幽静和险峻。颔联“雨中过佛院,云里见人家”则展现了诗人在雨中漫步,在云雾缭绕中欣赏着寺庙和人家的景象。颈联“雊雉飞春麦,啼莺绕落花”进一步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公鸡在春天的麦田上空飞翔,黄莺在凋零的花朵中啼叫,给人以美的享受。尾联“流亡今欲尽,几处有桑麻”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流亡结束、重建家园的喜悦心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整首诗通过对泰山道中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