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关东侠,词场旧所欢。
如何燕市筑,忽作楚臣冠。
翻覆人情险,倾危世路难。
夜来丰狱剑,虹色为君看。
【注释】
- 闻:听说。竺山:在今浙江绍兴县西南,相传晋王羲之曾游于其间。西人:指西晋的名士王衍,他曾被东海王司马越召为参军,后因谋反而遭诛杀。被絷:被拘捕、囚禁。有怀:有感于怀。二首:两首诗。
- 慷慨关东侠:关东豪侠,即《咏荆轲》诗中的“燕丹善养士”之燕地豪杰。慷慨:豪爽,激昂。
- 词场:指文坛。《世说新语·文学》:阮嗣宗常云:“我所不知者,天下恶能免此!”谢安问:“何如卿(谢尚)?”曰:“公虽不知,犹开我心。”后以“词场旧所欢”谓与文人交游。
- 如何:为什么,何以。燕市筑:指王衍被俘时事。《晋书·王衍传》:“及败,遂为石勒所得。勒问以当世所望,衍对曰:‘吾曹虽不如古人,且为魏家老臣,当尽节以报国恩。’”又《晋书·王导传》:“(王)衍既至洛,赵王伦请为相,不就;张华荐之,乃以为司徒,皆不就。或劝之曰:‘今欲为王,奈何?’答曰:‘大丈夫处世,当使功立名成,以身许国,何能作小儿女之态邪?’”又《晋书·石勒载记》:“王衍将死,顾谓其子舒曰:‘汝还觅人间富贵不可得!’舒曰:‘始求保首领以待命耳!’”故知“筑”,谓被擒缚,受刑戮也。忽作楚臣冠:《晋书·王衍传》:“石勒每见衍,辄加敬礼。尝从容谓其子曰:‘我今灭刘汉天下,当与尔同佐晋主。’衍正色曰:‘晋室之乱久矣,今日若能保全微贱,幸矣!如获称尊,吾之愿也,君何不早言!’”
- 翻覆:反复无常。人情:人心。倾危:颠覆。世路:仕途。
- 夜来丰狱剑:晋武帝太康元年冬,石勒攻陷洛阳,执王衍及其党徒十余人至平阳。勒令王衍等赋诗,王献《咏怀诗》,其末四句为:“余情重经雪,余命竟归秋。白雪纷飞下,青松落庭柯。”勒读而叹曰:“人之相知,贵乎相知心;何必芳兰相惠,水木清华?岂若龙逢桐叶之冤乎!”遂放王衍等。虹色,喻美政。《晋书·王衍传》:“(王)衍既出,过宿豫章行县亭,顾视大桁下,有光气非常,便问左右:‘是何祥也?’或曰:‘此宜斋戒见神!’王即斋戒具威仪而祀之。明日,果有甘露降于县界。”
【赏析】
本诗共八句,前四句为第一层,后四句为第二层。全诗写景叙事,寓情于景,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首联两句写诗人听到王衍被捉的消息后的感慨之情:“慷慨关东侠,词场旧所欢。”“慷慨”,豪爽、激昂,此指豪侠之气。“关东侠”指晋朝豪侠之士。《世说新语·任诞》:“桓温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琊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此处用典,意谓王衍曾是自己昔日的友人,如今被俘,心中自然十分悲怆,所以发出慷慨激昂之声。“词场旧所欢”,意谓自己当年曾与文士们结为知己,而今他们有的被杀,有的被囚,心中自然十分悲痛。这两句是全诗的第一层,起势不凡。以下写王衍被捉后的处境和自己的反应。
颔联两句写诗人听到消息后的感慨之情:“如何燕市筑,忽作楚臣冠。”王衍被擒后,先是在燕京筑起宫室供自己居住,后来又被押往建康,戴上了楚国的冠冕。“如何”二字,表明诗人对此感到十分惊讶,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哀伤之情。“筑”,意为建造,这里指王衍在燕京建造豪华的住宅以示自傲。“忽作楚臣冠”,意谓突然成了楚王的奴仆,这是诗人想象中的情景。这两句是全诗的第二层,承上启下。
颈联两句写诗人面对王衍的处境时的感慨:“翻覆人情险,倾危世路难。”意思是说世事变幻莫测,人心叵测,仕途险阻。王衍被俘后,他的门客纷纷逃散。据《晋书·王衍传》记载:“(王)衍既见收,乃作诔文,文甚体制,既成,呈示亲友,皆垂泣。或问其故,答曰:‘自我之得志,亦获我事人。吾少得预君子之会,而长与之别,今子为戮,吾深恨焉!’”可见当时王衍身边门客都离他而去。这两句是全诗的第三层,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世事变幻无常、人心险恶、官场黑暗的感慨之情。
尾联两句写诗人对王衍的命运的感慨以及对朝廷的态度:“夜来丰狱剑,虹色为君看。”意谓希望朝廷能像天上彩虹一样出现美好的政治局面。《晋书·王衍传》记载:“勒尝问王衍曰:‘卿居宰辅重任,有何妙术以救时弊?’衍对曰:‘方今天下一统,四海晏如。唯须明君南面而已。’勒大笑曰:‘吾自思治天下久矣,然犹不能料事。’”这里的“夜来丰狱剑”指的是晋武帝太康初年石勒攻入洛阳之后,在洛阳监狱里用刀砍杀犯人的事。《晋书·石勒载记》:“勒性残忍,好怒憎人,每怒常目置裂眦,左右侍史莫敢对视;尝怒杀后宫数人。”这里用典意指晋武帝残暴无道。“虹色”比喻美好的事情。《晋书·王衍传》:“帝临轩引见诸公于武堂下。帝厉声曰:‘今日宰辅大臣尽合虚左坐者。’众咸失色。王衍独直言:‘陛下应天御历,百姓赖明德以生。’帝乃笑曰:‘惟吴王(王)衍称朕有命!’”这里的“虹色”就是赞美王衍的话。最后一句是全诗的第四层,总结全文,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以及希望朝廷出现美好政治局面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