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载津亭唱棹过,依然烟柳夹长河。
花源尚记来时路,鸿影空怜旧日歌。
人代三朝看过隙,生涯万事付流波。
双棠旧馆应无恙,独抚遗编思若何。

【注释】

廿:二十。津亭:渡口,指江陵县南门外的渡船处。唱棹(zhào):乘着小船。

依然:依然如故。花源:桃花源,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虚构地名。来时路:归途中走过的路,这里指桃花源。鸿影:大雁飞翔的影子。旧日歌:从前吟咏的声音。人代三朝:历史上曾有三个朝代,“人”指汉、晋、唐;“代”指唐。看隙(xì):缝隙。生涯:一生的事业或生计。遗编:遗留下来的书信、文章等。

双棠:两棵棠树。应:大概。抚遗编:抚摩着遗存下来的书籍。思若何:思念之情如何?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追和兄无择在万历已巳(1599)所作《过桃源》诗后所作。从诗的内容来看,是追忆兄弟同游桃源的往事,抒写了作者对兄长的怀念之情。全诗四联,首联回忆二十年前与兄长同游桃源时的情状,颔联回忆桃源中的情景,颈联感慨人事沧桑变化,尾联表达了对兄长的怀念之情。

首联写二十年后与兄长同舟游览桃源时的情状。“廿载津亭唱棹过”,“廿载”,二十年,指诗人与兄无择同游桃源已经过了二十年。“唱棹”(chàng zhào),指乘坐船只。此句说,二十年前,他们兄弟俩曾一起乘船游览过江陵城南门附近的烟柳夹长河的景色,如今又重游此地,不胜感慨。“依然”者,犹言依旧。

颔联写桃源中的情景。“依然”,犹言依旧,仍然。“依然烟柳夹长河”,意思是桃花源中依然有如烟似雾的柳树夹岸而立。“花源尚记来时路”,意思是还记得桃源里来的时候经过的路。“来时”,犹云“往时”、“从前”。

“花源”两句,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典故,描写了桃花源中自然景色的美好。“空怜”者,徒然地怜惜。这两句的意思是:桃花源中曾经有过的美好景致依然存在,只是空自怜惜那些昔日的欢乐而已。“人代三朝看过隙”,意思是说,历史上曾有三个朝代的人曾来过桃花源;“三朝”指东汉、魏、晋、唐代;“过隙”即穿过间隙,指时间过去,人世变迁。“生涯万事付流波”,意思是把一生中的事业、生活都交给了流水去冲刷。“流波”,水流波纹。这两句的意思是桃花源中的美景虽然依旧存在,但是人事却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的岁月已如流水般逝去。

颈联抒发感慨。“双棠”两句,用杜甫《八哀诗·赠郑虔》中“双棠老树当轩立,羞见当年王右军”的典故,写出了桃花源中的景物依旧而人事沧桑巨变,物是人非之感。“双棠”指的是两棵棠树,“应”表示推测语气,“独抚遗编思若何”,意思是自己独自抚摸着那本遗留下来的书信和文章,思考着哥哥的情况究竟如何呢?

尾联抒发了作者对兄长的怀念之情。“双棠旧馆”,即前面所说的双棠树下的旧亭台。“双棠旧馆应无恙”,意思是双棠树下的旧亭台应该没有毁坏吧。“遗编”,指兄长遗留下来的著作和书信等文字材料。“思若何”,意思是心中充满思念之情。“若何”,如何的意思。这两句的意思是,我独独抚摸着那本遗留下来的书信和文章,思绪万千,思念之情难以抑制。

以叙事为主,中间穿插写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首联回忆与兄长的同舟之乐和桃源中的美景,二联感叹时光流逝,人事沧桑,三联写桃花源的景物虽美但人事已非,最后一句写对兄长的深切怀念之情。全诗感情深沉,语言凝炼,意境高远,堪称咏史抒怀的名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