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庙空坛枕石城,残碑埋没落花平。
池边何代长杨树,呜咽寒涛作雨声。
【注】二兄石淙别业:作者的两位哥哥在石淙(今属安徽)有一处别业。
空坛枕石城,残碑埋没落花平——石城:即石头城,指石淙别业所在地。
池边何代长杨树,呜咽寒涛作雨声——长杨树:指柳树、杨柳。
赏析:
《夏日过二兄石淙别业同游洪范东流用韵六首》,此诗是作者于元丰三年(1084)夏过访二兄石淙别业时所作。诗的前两句写石淙别业的景色,后两句写诗人与二兄同游的愉快心情。
“古庙空坛枕石城,残碑埋没落花平”。这两句写石淙别业的荒凉景象。古庙空坛:指石淙别业中的古庙。空坛:指无人祭祀的荒废的土台。枕石城,指背靠着石头山,傍临石头河的山城。石城:指石头山。残碑:指石淙别业中残留的碑文。埋没:被埋在地下。落花平:指遍地都是落花。
诗人首先描绘出一幅荒凉的景象,但接下来的内容却是一扫凄凉的气氛,使全诗显得生动活泼。
“池边何代长杨树,呜咽寒涛作雨声”。这两句写石淙别业中的景致。何代长杨树:指长满青苔的古杨树。鸣咽寒涛作雨声:指寒风呼啸,水波激荡,发出阵阵凄厉的声响。
“长”字和“作”字写出了树木生长得茂盛,而声音却十分凄凉,使人感到大自然的变化无常;同时,也写出了人的情感的强烈变化,由悲凉变为欢乐。
这首诗前两句写石淙别业的荒凉景象,后两句写诗人与二兄同游的愉快心情。
第一句以古庙、空坛、石城、落花等意象勾勒出一片荒凉之景,营造出静谧、冷清的氛围。第二句则以残碑、埋没为线索,展现出历史的沧桑感,同时也暗示着石淙别业的悠久历史。第三、四句则通过描写长杨树和寒涛作雨声的景象,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生机而又略带凄凉的画面,使得整首诗既富有哲理意味又不失艺术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