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庭何所有,艺彼竹与兰。
竹兰被户牖,玉树罗堂端。
天风西北吹,众香越以繁。
借问此何居,言之辛且酸。
本家东海上,羁旅在长安。
良人早见背,遗婴亦已单。
秉心在冰檗,谁能惜盛颜。
杨枝耀春华,柏枝凌岁寒。
岂无青阳辉,良非我所观。
补衣为儿襦,辍食为儿餐。
儿从长者游,断发佐儿欢。
以此持门户,幸不堕衣冠。
我闻慕且悲,此义世所难。
共姜名不沫,文母节未殚。
试为贞妇吟,一倡再三叹。

【注释】

中庭:庭院。艺:种植。户牖:门户。玉树:比喻人像美玉一样,高大俊秀。辛酸:悲苦的滋味。本家:自己的家族。杨枝:即“杨柳”,指柳树,常在春天盛开。柏枝:松柏,象征坚贞不屈。青阳:指春日,这里借指贤德的女性。补衣为儿襦:缝制衣服给儿子穿。辍食:停止吃饭让给别人吃。长者:长辈。断发佐欢:表示自己愿意舍弃自己的青春来侍奉丈夫。持门户:操持家务。幸不堕衣冠:希望不要因自己而玷污了父母的声誉。共姜名不沫,文母节未殚:传说古代贤妇共姜(姜嫄)没有嫁祸于他人,文母(周文王妃太妊)一生坚守节操,没有改嫁。

【赏析】

这是一首写贞妇的诗。贞妇是封建社会中被推崇的道德典范,这首诗就是赞美一位贞妇的。《诗经》中有许多描写忠君爱国、颂扬贞妇烈女的诗篇,如《卫风·伯兮》《王风·中谷有蓷》,而《诗经》中歌颂贞妇的作品,则以潘岳的《闲居赋·序》最为著名。潘岳的这篇赋,对贞妇的形象进行了高度概括,集中地表现了贞妇的精神世界。

全诗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写贞妇的居室。第二部分写贞妇的生活。从诗的内容来看,作者似乎更注重后者,因为诗人在最后发出感慨:“此义世所难。”因此,第二部分的内容显得更为突出一些。然而,如果将两者联系起来,就不难发现,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前提,后者则是前者的具体表现。

首先看第一部分。这部分共有六句。首句说:“中庭有何物?”这一句很关键,因为它表明诗人要描写的是一位居住在中庭的女子。“中庭”二字,既点明了地点,又暗示了人物的身份地位。“中庭何所有?”这一问一答之间,便把读者引入了一个神秘莫测的境界之中。接下来的句子,用“艺”、“被”、“罗”等词,形象地写出了女子的居室。她精心地栽培着竹子和兰花,使居室充满了幽香之气。这些竹子和兰花,不仅美化了居室,也净化了女子的心灵。“玉树罗堂端”一句,更是将女子的居室描绘得如梦如幻,令人陶醉不已。

再看第二部分。这部分共有八句。前四句写女子的家庭环境。第五到第八句写女子的日常生活。

在家庭环境方面,诗人通过描绘女子的父亲,表现了她的高贵身份。这位父亲原本生活在东海之上,如今却流落到长安城中,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他早逝,留下了一个孤苦伶仃的孩子。这位孩子名叫“遗婴”,字“且单”,意为孤苦零丁的孩子。诗人通过对这位孩子的描写,表达了对他的同情和关爱之情。同时,也借此表达了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切和同情。

在日常生活方面,诗人描述了女子为了生计而操持家务的情景。她缝制衣服给儿子穿,让出自己的饮食给孩子吃;她放弃青春时光,陪伴儿子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她甚至不惜割舍自己的头发,与儿子一同欢笑嬉戏。这一切都表明了女子对家庭的深厚感情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

诗人还通过描绘女子的行为举止、言谈笑语等方面,展现了她的高尚品质和卓越才能。例如,她在面对丈夫去世时表现出的悲伤和痛苦;她在面对社会现实时的坚韧和毅力;她在对待家庭和孩子时表现出来的慈爱和关爱等等。这些细节都充分体现了女子的善良和美丽,让人为之动容。

这首诗通过对女子居室的描写和对日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她的美丽和才华以及高尚的品质和精神风貌。这些特点使得她成为了历史上最完美的女性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