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厢食举百戏作,鱼龙曼衍中堂落。华钟忽驻舞缀停,更进西方《上云乐》。
老胡家世是文康,紫髯深目华盖方。白巾裹头火浣细,绿珠作带韎𩏌长。
曾从海上栽若木,吹笙更截昆仑竹。朝看阿母鬓成霜,夕见安期颜似玉。
却候明时日再中,朅来献赆玉门东。流沙暮涉三万里,碣石天开百二重。
辟邪师子陈成列,赴曲声随箫鼓节。汉苑白麟未足珍,宛城宝马空称绝。
老胡歌舞奏仙倡,为祝黄图日月长。但愿百蛮九塞靖烽火,陛下长倾万岁觞。

上云乐

东厢食举百戏作,鱼龙曼衍中堂落。华钟忽驻舞缀停,更进西方《上云乐》。

老胡家世是文康,紫髯深目华盖方。白巾裹头火浣细,绿珠作带韎𩏌长。

曾从海上栽若木,吹笙更截昆仑竹。朝看阿母鬓成霜,夕见安期颜似玉。

却候明时日再中,朅来献赆玉门东。流沙暮涉三万里,碣石天开百二重。

辟邪师子陈成列,赴曲声随箫鼓节。汉苑白麟未足珍,宛城宝马空称绝。

老胡歌舞奏仙倡,为祝黄图日月长。但愿百蛮九塞靖烽火,陛下长倾万岁觞。

注释:

  1. 上云:古代一种音乐,相传黄帝所作。《汉书·礼乐志》:“昔者帝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物动息,系属连串,日月星辰以统之,江河湖海以隔之,丘陵坟衍,草木昆虫,以纪之,于是穷天地之间,日月星辰水波土壤之情。”后因用以指代帝王。
  2. 食举:古代的一种宴席礼仪,指在进食时举行的宴会或仪式。百戏:多种杂技表演的总称。
  3. 曼衍:连续不断的样子。中堂落:在中堂演奏。
  4. 华钟:华丽的钟。舞缀:跳舞的人停下脚步,表示停止演奏。
  5. 紫髯深目:紫色的胡须和深邃的眼睛。华盖方:华丽的帽子。
  6. 白巾裹头火浣细:白色的头巾包裹着头发,是用火浣洗过的头发。火浣:传说中一种可以洗涤污垢的树。
  7. 绿珠作带韎𩏌长:绿色的珠子做成的腰带(韎𩏌)很长。
  8. 若木:传说中的神树,这里用来比喻胡人。吹笙:用笙吹奏音乐。昆仑竹:产于昆仑山的竹子,这里用来比喻胡人的乐曲。
  9. 阿母:指汉武帝的母亲王夫人,即卫子夫。朝看阿母:早晨看见王夫人(卫子夫)。夕见安期:晚上看见安期先生(东方朔)。
  10. 辟邪师子陈成列:传说中的神兽辟邪和师虎排列成行列。赴曲:随着音乐的节奏。
  11. 汉苑:汉代皇家园林。白麟:白色有斑点的麒麟。未足珍:不值得珍惜。
  12. 宛城: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南阳一带。宝马:名贵的马匹。空称绝:只能称得上名贵。
  13. 老胡歌舞奏仙倡:老胡人的歌舞表演,歌颂神仙。
  14. 黄图:黄色的地图。日月长:长久。
  15. 百蛮:泛指各地的少数民族。九塞:九个要塞。靖烽火:平息战乱。
  16. 玉门:古关隘名,在今甘肃敦煌西北。
  17. 流沙:沙漠。暮涉三万里:傍晚渡过了三万里的沙漠地带。
  18. 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县西北。天开百二重:天空像打开了一百零二重门户一样。
  19. 辟邪师子:传说中神兽辟邪和师虎的形象。陈成列:陈列成行列。
  20. 汉苑白麟:汉代皇家园林里的白麟。
  21. 宛城宝马:古代名马。空称绝:只能说它很优秀。
  22. 老胡:指匈奴人。为祝:祝愿。
  23. 黄图日月长:祝愿国家的领土完整、繁荣昌盛。
  24. 百蛮九塞:指全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没有战争。靖烽火:平息战乱。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边疆民族生活情景的诗,内容主要涉及边地胡人的风俗习惯及与中原汉族的交流往来。全诗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西域胡人在长安的盛大宴乐活动;第二部分写胡人在京城长安的生活情景和他们的歌舞娱乐活动。
    诗歌开篇“上云乐”三字就点明了本诗的主题,即宴乐的场景。诗人描绘了一幅热闹非凡的宴会场面,各种乐器轮番奏响,舞者们翩翩起舞,整个宴会现场充满了欢乐的气氛。然而,当宴会进行到关键时刻时,忽然停了下来,原来是因为西域胡人的使者前来参加宴会并向皇帝献礼。接着,诗人描绘了西域胡人的服饰特点以及他们独特的饮食习惯。其中,“紫髯深目”形容胡人男子外貌特征,“白巾裹头火浣细”则形容他们的发髻装饰品——火浣布制成的头巾。此外,诗人还提到了西域地区的特产——“绿珠作带韎𩏌长”。
    第二部分则是描写西域胡人在京城长安的生活情景。首句“却候明时日再中”,意味着西域胡人在京城长安已经度过了一个漫长的夜晚,等待着第二天的到来。随后,诗人描述了他们所从事的各种职业——“曾从海上栽若木”、“吹笙更截昆仑竹”等,既富有诗意又充满想象力。这些诗句不仅展示了西域胡人的技艺高超,还表现了他们对中华文明的敬仰之情。
    最后一部分则集中描写了西域胡人的文化娱乐活动。诗人描述了他们在宫廷中的舞蹈表演——“却候明时日再中”、“朅来献赆玉门东”、“汉苑白麟未足珍”、“宛城宝马空称绝”等诗句都展现了西域胡人的艺术才华和对中原文化的热爱。同时,诗人还表达了对西域胡人的美好祝愿——“愿百蛮九塞靖烽火”,“陛下长倾万岁觞”,希望国家能够和平安宁、国泰民安、千秋万载。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西域胡人和中原汉族之间的友好关系和文化交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