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知吴郎名,不识吴郎面。长帆忽卷大江云,炎风五月来相见。
披衣倒屣开我关,举杯熟视成潺湲。身如海鹤目岩电,恍然再对吾师颜。
谓我垂髫称国士,于今垂白栖空山。生死凄凉知已报,南望其如路阻艰。
吾师当日诗名起,后驾方称王与李。庭前秀出琼树枝,复向骚坛执牛耳。
源泉万斛泻胸中,风雨千重飞笔底。能以遗形貌古人,还将学步嗤馀子。
白眼情知礼法疏,神心不受风尘滓。北游一泊汶阳船,小榖城东寄数椽。
几回暝色来新涨,几夜秋声听早蝉。仰天击剑舍我去,又向长安大道边。
昭王台畔金精拄,邹衍宫前海气悬。吊古应歌明月塞,忧时欲赋帝京篇。
江南才人满人口,目中如君不数有。有衣莫染洛阳尘,有钱莫买新丰酒。
汉廷公卿多世交,燕市屠沽非素友。君王正起通天台,子虚上林出君手。
【注释】
吴郎:指诗人的朋友。翁晋北游京师:翁晋北游京师,即翁晋北游长安,因长安在京师。
长帆:《庄子·逍遥游》有“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之句,此处用其意。又《列子·汤问》载:“伯牙善鼓琴,锺(钟子期)听之,曰:‘善哉!峨峨兮若太山;洋洋乎兮若大海。’”后以“长帆卷巨浪”喻指高远之志向或宏伟之抱负。
炎风五月来相见:语出《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此句借指离别之情。
披衣倒屣开我关:语出《史记·魏公子列传》,形容急切地打开门迎接朋友。
举杯熟视成潺湲:语出《庄子·秋水》篇,形容喝酒时的情景。
身如海鹤目岩电:语出《庄子·逍遥游》,比喻人的精神状态。
昭王台畔金精拄:汉武帝曾立柏柱为五利之誓,言及“东则越,西则伐,南则杀,北则人”,后称其为“昭王台”。
邹衍宫前海气悬:邹衍,战国时齐国人,主张“五行说”,认为五行相生相胜,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此处借喻汉室江山社稷。
吊古应歌明月塞:语出杜甫《登楼》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江南才人满人口:语出苏轼《和董传留别》诗:“江南才子佳人多。”
目中如君不数有:语出白居易《与元九书》:“故仆常恨焉,以为施施者不足与之交,而况才俊乎!”
有衣莫染洛阳尘:语出李白《送友人》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有钱莫买新丰酒:语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君王正起通天台:语出《汉书·武帝纪》:“通天台,高五十丈,望见长安中。”
子虚上林出君手:语出《史记·司马相如传》:“上林繁花似锦绣,子虚乌有非虚无。”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之作。作者通过写吴郎的赠别,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深厚友情。全篇充满了豪情壮志和深沉的友谊。
首联先交代吴郎的名姓,然后直截了当地写他的面庞。吴郎的名字是大家所熟知的,但是他却不知道他是谁。这一句看似平淡,其实包含着深刻的意味。它暗示了诗人对吴郎的深刻了解,也暗示了诗人对他深深的思念。
颔联直接写告别的场景。诗人披衣倒屣打开门迎接朋友的到来,举杯饮酒,畅谈人生。这一部分描绘了一个热烈、真挚、感人的场面,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颈联转而写自己的感受。诗人感叹自己年老体衰,不能像年轻时那样豪情满怀、奋发向上。然而他仍然保持着一种乐观的态度,相信生死凄凉可以报偿,南望长安之路虽阻但并非无法跨越。这一段表达了诗人的坚韧和执着,也体现了他对朋友的深深关怀。
尾联再次回到送别的话题。诗人回忆了当年与吴郎一同游历京城的美好时光,感叹如今吴郎已北游长安,自己却只能独自留在南方。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的遗憾和无奈。这一段抒发了一种深深的失落感,也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情感丰富真挚。诗人通过对送别的描写,表达了对朋友深深的怀念和感激之情。同时它也揭示了一个永恒的主题——友谊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超越时空的界限,永远存在于人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