卮酒能当万树萱,上才宁必醉西园。
清时肯护文人行,薄俗难称长者言。
素魄岂愁频缺辐,苍穹犹恨类欹轩。
微词竟得留容冶,宋玉何曾似屈原。
这首诗是杜甫的《杂感十首》之六。全诗共八句。下面是对每一行的逐句释义,以及关键词的解释和赏析:
第一行:“卮酒能当万树萱,上才宁必醉西园。”
- 注释: 用一杯酒比喻能解决许多问题,表示自己的才能足以胜任各种职务。
- 赏析: 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虽然地位卑微,但仍然能够承担重要的职责,并且有能力胜任这些工作。通过这种夸张的说法,展现了诗人的自信和抱负。
第二行:“清时肯护文人行,薄俗难称长者言。”
- 注释: 在清明的政治时代,应当保护文人的言行自由。但在庸俗的社会环境中,难以要求人们尊重和理解长者的意见。
- 赏析: 诗人在这里批评了当时社会风气的不良,指出即使在政治清明的时代,也不应该忽视保护文人的言论自由。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风俗的不满,认为社会上普遍存在着对长者的不尊重。
第三行:“素魄岂愁频缺辐,苍穹犹恨类欹轩。”
- 注释: 即使天体运行需要不断地补充卫星(比喻人才),但也不必忧虑星辰会频繁地缺失。天空中仍有像北斗星那样高耸入云的星星存在。
- 赏析: 诗人在这里以自然现象为例,来比喻人才的重要性。他认为人才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虽然会有流失,但并不影响其整体的价值和作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宇宙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四行:“微词竟得留容冶,宋玉何曾似屈原。”
- 注释: 即使是微小的意见,也能够被容忍和采纳。那么,为什么宋玉不能像屈原那样被世人所理解和支持呢?
- 赏析: 诗人通过对比两位古代文学巨匠的成就和遭遇,感叹屈原的高洁品质和坚定信念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尊重,而宋玉却未能得到同样的待遇。这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和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杜甫个人经历的回顾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展现了诗人的才华、抱负和情怀。同时,通过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富有哲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