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岁逢兹夕,徐方月下船。
客途今又到,秋色去仍偏。
岸帻风霜里,开尊鸿雁前。
不堪频远望,南北总潸然。
注释:
十七夜饮月下因怀昨年亦淹此地 —— 十七日夜晚饮酒赏月,想起了去年也在这里淹留。
昨岁逢兹夕,徐方船下 —— 去年这个时候,我在徐地(今安徽阜阳一带)乘舟。
客途今又到,秋色去仍偏 —— 现在又是客途中来到此地,秋天的景色却已显得更加萧条。
岸帻风霜里,开尊鸿雁前 —— 在风雪交加中,举起杯子向远方送别。
不堪频远望,南北总潸然 —— 我不禁频频遥望着远方,但南北相隔,总是令人伤感。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十七夜饮酒赏月时所作,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慨之情。
首句“十七夜饮月下因怀昨年亦淹此地”,诗人以时间为线索,回顾了过去的经历,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的怀念之情。接着四句“昨岁逢兹夕,徐方船下 客途今又到,秋色去仍偏”进一步描绘了当时的景况和心情。这里,“昨岁”指的是去年,也就是诗人去年在此地度过的时间;“徐方”指的是徐地,即现在的安徽阜阳一带。诗人在“徐方”乘舟赏月,但今年又回到了这里,感到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最后两句“岸帻风霜里,开尊鸿雁前”则描绘了诗人在风雪交加中饮酒的情景,而此时他的心情却是忧郁的,因为他知道与友人的距离越来越近,而思念之情却越来越深。
最后两句“不堪频远望,南北总潸然”,则是诗人对自己的处境和情感进行了总结。他认为自己不能忍受频繁地遥望远方,因为南北之间的距离让他感到悲伤。这里,“南北”既指诗人本人所在的地方和他所怀念的地方之间的距离,也指他内心的痛苦和无奈之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慨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观察力,使这首诗成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