曜灵避晴汉,丰隆鞭疾雷。
鳌驱海水立,鹏击天风来。
百卉竞含态,孤根虞见摧。
为霖空自许,板荡世堪哀。

【注释】

曜灵:指太阳。避晴汉:躲避晴天的阳光。丰隆:传说中的雷神名,鞭疾雷:驱赶迅疾的雷电。鳌:传说中的巨龟。海水:大海。鹏翼:大鸟的翅膀。百卉:各种草木。虞见摧:被毁坏的意思。板荡:比喻动乱不安的局面。哀:哀叹,感叹。

【赏析】

《大雨》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律。此诗写了一场大雨之后的景象。全诗从雨势猛烈、云层翻滚,到风狂雨急和山鸣谷应,再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最后以“为霖空自许”抒发了诗人对暴雨后自然景色的感慨。

首联描写了乌云遮日、电闪雷鸣的景象:“耀灵”(太阳)躲避着晴朗的天空,而“丰隆”(雷神)则用鞭子驱赶着迅猛的雷霆。这一联中,“曜灵避晴汉”“丰隆鞭疾雷”分别写出了天与雷的神性。其中,“避晴汉”中的“晴汉”,是指晴朗无云的夜空。

颔联进一步描绘了风雨肆虐的情景。“鳌”是传说中的巨龟,这里借指大海;“鹏”指的是大鹏鸟。这联中,“鳌驱海水立”和“鹏击天风来”分别写出了海与风的壮阔景象,其中“鳌驱海水立”形象地表现了大风将大海上的冰块吹翻,海浪汹涌的情景;“鹏击天风来”则写出了狂风呼啸,如大鹏般猛烈。

颈联转向写大自然在风雨之后的变化:“百卉竞含态,孤根虞见摧。”这里的“孤根”指的是一株单独生长的树木或花草,“虞见摧”则是说它可能会被连根拔起。这联中,“百卉竞含态”描绘了经过雨水滋润后,大地万物都恢复了生机,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而“孤根虞见摧”则通过对比强调了风雨过后的荒凉和孤独。

尾联转向写诗人对这场大雨的感受:“为霖空自许,板荡世堪哀。”这里的“为霖”指的是这场大雨,“空自许”则是说这场大雨虽然带来了短暂的滋润,但却没有带来持久的效果;“板荡”则是指动荡不安的社会局面,“世堪哀”则是说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人们感到无比悲哀。

整首诗通过对大雨前后景象的描绘和对比,展现了风雨过后自然界的生机与荒凉,以及诗人对此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使得诗歌具有了更强的艺术感染力。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表达了他对乱世中人民苦难的同情和担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