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符节令,一拜鸿胪卿。
拙宦元君事,辞官岂众情。
吾方要坐隐,天忽忌归耕。
未有延陵剑,秋风涕泪横。
【注释】
①王公楠:指王公,即明末诗人王思任,字方驾。号四禅老人、青莲居士等。
②十年符节令:十年中担任过几任官职。
③一拜鸿胪卿:在任期间曾官至鸿胪卿。
④拙宦元君事:指自己任职时为元帝(前200—前195)之臣。
⑤辞官岂众情:辞官是众望所归。
⑥吾方要坐隐:我正要隐居。
⑦天忽忌归耕:上天却嫉妒我的归耕。
⑧延陵剑:指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的佩剑。
【译文】
十年中当过几次官职,一次拜官便成为鸿胪卿,
任职时是元帝之臣,辞职后众人皆赞。
我正想找个地方隐居,忽然天意不容我回乡耕作?
没有像延陵季子那样的宝剑,秋风萧瑟泪满襟怀。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全诗八句,每两句一组,共四组。每组的第一句是第一句和第二句,第二句和第三句,第三句和第四句。这种排列形式,在古诗中称为“联章体”。
第一联:“十年符节令,一拜鸿胪卿。”此二句写诗人十年中任过多次官职,每次任职都很快地升到很高的职位,而且每次都被提升为鸿胪卿,所以有“十年符节令,一拜鸿胪卿”之说。
颔联:“拙宦元君事,辞官岂众情。”此二句写诗人辞官的原因。诗人在任职期间,一直受到元帝的器重和信任,因此他十分荣幸,所以称其任职为“拙宦元君事”,而当他辞职的时候,却有很多的人反对,认为他是不合众情,因此诗人说“辞官岂众情”。
颈联:“吾方要坐隐,天忽忌归耕。”此二句写诗人辞官的原因是他正想要隐居。而上天却嫉妒他的归耕,使他不能安心隐居。这里用一个反问句,表现了诗人辞官的心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
尾联:“未有延陵剑,秋风涕泪横。”此二句写诗人辞官以后的情景。因为没有得到延陵季子的宝剑,所以在秋天的时候,诗人常常流泪,秋风萧瑟,泪水纵横。
这首诗是诗人王思任在辞官以后所写的一首感怀诗。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对元帝十分忠心耿耿,因此被提升为鸿胪卿。但他并不满足于这个职位,而是希望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去隐居。然而上天却嫉妒他的归耕,使他不能安心隐居。因此他只好辞掉职务,准备回家隐居。这首诗写得非常真实、自然,表达了诗人真挚的感情。